1.外科护理记录如何写
你是说病人入院首程吗?首先写患者的既往使,没有的就不写,然后是主诉,诊断,入院时间,生命体征,患者意识,主诉,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入院处理及护理措施,心里疏导,入院宣教。
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现因车祸伤后头痛,头晕并头部流血半小时来诊,门诊以脑外伤反应,头皮裂伤于8AM收入院,立即通知医生T、P、R、BP 神志清,精神差,头痛、头晕,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应均灵敏,颞部见长约5.0CM皮肤挫裂伤,出血活跃,四肢活动正常,颅脑 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立即给予清创缝合术,术后卧床休息,指导流质饮食,遵医嘱输液应用抗感染,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注射 TAT,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心理,血压偏高,嘱保持病室安静,介绍住院须知及疾病相关知识。
不同的疾病都有不同的专科特点,只要体现出专科特点就行
2.外科交班怎么写
朋友,我是外科医生。
听你说“ 即将开始我的外科责任制生活”,我想你应该是个护士。护士的交班记录,要交本班新入院的病人的基本情况(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名、主诉、病人入院时的生命体征、主要医嘱、交班时病人的情况、正在执行的治疗、需要下一班执行的医嘱、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等等)、当天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床号、姓名、疾病名、手术时间、回病房时间、术后主要医嘱、目前病人的情况、切口情况、是否有引流及引流的情况、正在进行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下班进行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等等)、手术后三天的病人的基本情况(床号、姓名、疾病名、术后时间、病人的一般情况、腹部手术病人是否排气、引流情况、切口情况、医嘱的变更情况、需要进行的护理等等)、危重病人的基本情况、出院病人的情况(床号、姓名、住院天数、治疗结果等等)。
至于所用的语言,就是我们的专业术语,语言要简洁、通顺,特殊药物的使用要讲清楚使用的时间和剂量。 开始可能有点紧张,可以向老同志多请教,慢慢就熟悉了。
祝你成功。
3.外科病例怎么写,我要详细具体的解答
病例摘要:
男性,50岁,主因间歇发作性腹痛,黄疸,发热 3个月而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餐后突然上腹痛,向后背、双肩部放射,较剧烈,伴发烧38℃左右,次日发现巩膜、皮肤黄染,于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及利胆药物后,症状缓解。随后2个月又有类似发作2次,仍行消炎,利胆、保肝治疗,症状减轻。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来我院。半年前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无烟酒嗜好,无肝炎、结核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巩膜、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颈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无压痛或反跳痛Murphy征(-),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WBC5.0109/L, BHb161g/L,尿胆红素(-), TBIL(总胆红素)29.8mol/L, (正常值1.7-20.00), DBIL(直接胆红素)7.3mol/L(正常值<6.00)
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欠均匀,为脂肪肝之表现,胆总管内径约1.2cm,可疑扩大,未见结石影,但未探及十二指肠后段及末端胆总管
(一)诊断结论 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
(二)诊断依据
1.间歇发作性腹痛,伴有黄疸、发烧
2.餐后发作上腹痛,向后背及肩部放射,为胆绞痛之表现
3.有胆囊结石病史
4.实验室检查有轻度黄疸所见
5.B 超示胆总管可疑扩大
二、鉴别诊断
1.内科黄疸的病因,如肝细胞性、溶血性、药物性黄疸
2.肿瘤:胰头癌、壶腹周围癌,以渐进性无痛性黄为主
三、进一步检查
1.发作时重复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胆红素检查
2.影像学检查:CT、钡餐
3.必要时以ERCP或内镜超声协助
四、治疗原则
1.开腹探查 总胆管切开探查,引流
2.或EPT手术
4.体检时体征一项应填什么
医生填的
体征,生理学、医学用语,指医 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 化。与“症状”有别,“症状” 是病人自己向医生陈述(或是别 人代述)的痛苦表现,而“体征 ”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 有诊断意义的征候。如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等。 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病人自己向医生陈述 (或是别人代述)的痛苦表现, 如头疼、腹痛、鼻塞、恶心、呕 吐等; “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 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例如 :右下腹麦氏点反跳痛是诊断阑 尾炎的阳性体征;角弓反张、颈 项强直是诊断破伤风的阳性体征
5.如何通过病人的体征 用统计函数诊断
生命体征是脉搏,呼吸次数,血压,体温四个,后面转至百度百科,基本就是从诊断书抄袭来的。
1.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1)测量前清点体温计数量,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都在35℃以下。
(2)测量前20—30分钟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进冷热饮料、做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
(3)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用口腔测量法。
(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病床旁监测,必要时作对照复测。
2.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
(1)手术后,病情危重或接受特殊治疗者需15—30min测量一次。
(2)偏瘫患者应测健肢。
(3)不可用拇指诊脉。
(4)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min。
(5)脉搏弱难测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
(6)脉搏出现短绌时,应由2人同时测量,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
3.测量呼吸的注意事项
(1)由于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所以测呼吸时不应让患者察觉。
(2)小儿及呼吸异常者应测1min。
(3)呼吸微弱或危重患者,可用少许棉花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测1min。
4.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为有助于测量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比性,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偏瘫患者应选择健肢测量。
(3)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带太窄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故测得血压值偏高。②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以致搏动音在达到袖带下缘之前已消失,故测出血压值偏低。③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充气后呈球状,以至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测得血压偏高。④袖带过紧使血管在未充气前已受压,故测出血压偏低。
(4)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0”,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作对照复查。
(5)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如水银不足、汞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等。
6.怎样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疾病在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中,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神态等生命体征都有一定的变化,护理者应及时准确地观测这些变化,以利于医生适时作出诊断和处理。
现将观测项目分别简述如下:体温正常人的体温在36。3〜37。
2°C。如以口温为标准,则37。
5〜38°C为低热,38〜38。 9°C为中度热,39〜40°C为高热,40°C以上为过高热。
低于正常范围为体温不升。凡遇有发热或体温不升时均要及时处理。
测量体温要正确地应用体温表,测量前体温表用75%的酒精消毒,并将体温表的水银甩至35°C以下,然后将水银头置于病人舌下,口唇紧闭3分钟。 如是昏迷、意识不清者可于腋下测体温。
小儿可于腋下测体温或用肛表插入肛门3〜5厘米,插时用肥皂水或油润滑肛表头,3分钟后取出擦净看度数。一般来说,肛温要比口腔温度高〇。
3〜0。 5°C,腋下温度比口温低0。
3〜0。 5°C,其中肛温受干扰少,较为准确。
脉搏脉搏是心脏收缩在血管壁上形成的波动。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为60〜80次,小儿为100〜120次。
成人如每分钟少于60次,则为心动过缓(迟脉),多于100次为心动过速(数脉)。脉的快慢与情绪、活动等有关,发热时脉搏也会加快。
同时,脉的跳动每次间隔时间是相等的,即脉律是有规则的,如脉律不规则即称为结代脉,多是心脏有病的表现。 当脉搏出现速率、节律等异常变化时,需及时审因论治。
数脉搏的方法:常用部位为桡动脉(手腕部内面的外侧),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排放在动脉上,每次数半分钟或1分钟。呼吸成人呼吸每分钟为14〜20次,儿童30〜40次,它与脉搏有一定的联系,一般为脉搏次数的1/4。
影响脉搏的因素也同样影响呼吸。心肺疾神态指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眼神等。
我们不但要掌握中医“望神色”的观察方法,在望目光眼神中还应了解观察瞳孔(中医称“瞳仁”)的临床意义。正常瞳孔的直径为3〜4毫米。
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中枢性损伤,濒死状态等。 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毒蕈中毒,毛果云香碱、吗啡、氯丙嗪等药物反应,及虹膜炎,桥脑出血等。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梅毒,脑疝等。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多见于昏迷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