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做好个案病例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 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 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 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 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 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 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 WBC6.7*109/L, 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 Cr:113umol/L, 肝功能ALT 56u/L, TBIL:19.6u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 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 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5分)
1.冠心病
2.扩张性心肌病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X线胸片,必要时**CT
3.腹部B超 1分
4.血A/G, 血K+,Na+,Cl-
四、治疗原则(3分)
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
2.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
3.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
2:左侧肺炎病例分析
这种形式 你自己看
2.甲状腺手术有那些记录要写
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患者今日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全麻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 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筋膜,分离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深面的颈前肌群的疏松间隙。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
牵开上下皮瓣,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然后上下切开。探查见患者右侧甲状腺中上极有一约2*3cm2左右结节,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结节及周围少量组织切除。
结扎切面出血点,缝合切面。以稀碘伏冲洗创面,彻底止血。
于手术区放置14#硅胶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各层,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
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探查发现,甲状腺左叶未见异常,甲状腺右叶中极可及一约2.5*2cm囊性结节。
术中冰冻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决定行右侧腺叶切除术。
分离右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甲状腺下极,暴露喉返神经,离断甲状腺下动脉,离断峡部,切除甲状腺右叶。遂缝合峡部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
于右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
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情况之一)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探查发现,甲状腺呈弥漫性病变,左叶可及多个结节,最大约0.7*0.5cm,质硬;右叶下极可及0.6*0.5cm结节,质硬。
术中冰冻报告:甲状腺左叶多灶性**状癌,右侧甲状腺腺瘤样结节。决定行左侧腺叶切除术+峡部切除+右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气管旁淋巴结清扫术。
分离左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甲状腺下极,暴露喉返神经,离断甲状腺下动脉,离断峡部,切除甲状腺左叶,细致清除气管旁淋巴结。同上离断右甲状腺血管,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右叶大部连峡部切除,残留约拇指大小。
缝合右叶残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于左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情况之二)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至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
探查发现,甲状腺两叶上极可及多发结节,左叶上极可及一囊性结节,约2*1.8cm。分离左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左叶部分甲状腺连囊肿切除,送冰冻,缝合左叶残面。
术中冰冻报告:甲状腺囊肿。同法离断右甲状腺血管,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右叶部分切除。
缝合右叶残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于左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亢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颈部过伸位,麻醉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一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 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用盐水巾保护皮肤,在颈阔肌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筋膜,分离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深面的颈前肌群的疏松间隙。
牵开上下皮瓣,用止血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然后上下切开,横行切开右侧颈前肌群。探查见患者右侧甲状腺大小约8*6*5cm3,内有数枚结节,最大约2cm;左侧大小约6*5*4cm3,内未见结节。
向上分离右侧甲状腺上极,离断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向下分离至甲状腺中极,结扎离段中静脉,暴露喉返神经,避免损伤,分离结扎甲状腺。
3.求临床病例个案报道的书写格式
个案格式很简单,就要求病史资料,讨论及参考文献(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以下有一篇个案仅供参考:
真菌性蝶窦炎1例报告
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些过去难以发现的隐匿型真菌病。其中常见的多为曲霉菌和烟色带状菌。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真菌性蝶窦炎报告如下。
患者,男,43岁。因20 d前于疲劳后出现右眼球后钝痛,1周后出现双眼复视,不伴头痛、畏寒、发热及视力、视野改变。在外院诊为“右球后或蝶窦病变外展神经受损”入院。给予血管扩张、抗感染药物及理疗,效果不佳,后经MRI检查报告“蝶窦及筛窦慢性炎症”。转入我科前3 d自觉视力下降明显。检查:右眼睑轻度下垂,睑宽6 mm,左睑宽13 mm;视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突出度分别为14 mm和12 mm;右眼视野缺损;其余眼科检查正常。鼻咽顶见少量粘脓,未见新生物。入院后给予菌必治、复方丹参、ATP、肌苷及维生素B6等,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显著。后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检查,在30度镜下找到蝶窦开口,见蝶窦开口呈裂隙状,穿刺抽出0.5 ml粘稠脓液送培养报告阴性。遂在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部,咬除蝶窦口粘膜并除去部分骨质,开放蝶窦。见窦内大量粘脓及数块黑色条状坏死物,吸除脓液后用灭滴灵、生理盐水冲洗窦腔,见窦内粘膜完整,轻度水肿,窦壁无缺损。填塞鼻腔,取出物送病检,病理报告为右蝶窦粘膜慢性炎症,炎性坏死组织中见大量真菌,形态符合曲菌。即用大扶康液做右鼻腔灌洗,每日2次;口服酮康唑1周后,右眼球活动恢复,睑下垂、突眼及复视均消失,视力0.9。出院后继续用大扶康液灌洗右鼻腔1周。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良好,眼科检查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 蝶窦由于位置深,窦口隐蔽,病变较易被忽略,尤其是真菌性蝶窦炎,临床上较少报道。且其确诊须做病理检查,虽然影像学上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同时,蝶窦手术难度较大,有相当大的风险。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使该区域的手术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从这类病例来看,其中不少人有眼科表现,故病人常先就诊于眼科,较易延误治疗,故加强学科联系,互相交流经验很有必要。同时,CT和MRI检查有很大的价值。对有疑问者,可及时做鼻内窥镜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1期 No1Vo12.1998
4.甲状腺瘤护理评估怎样写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甲状腺癌的症状
甲状腺癌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临近神经、气管、食管而出现相应症状。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于扁骨和肺。有些病人的甲状腺肿块不明显,而以颈、肺、骨骼的转移癌为突出症状。髓样癌病人可同时有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增生或肿瘤。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
甲状腺癌的饮食护理
1.饮食营养均衡,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食物,由少吃多餐到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海带、紫菜等。
2.手术后在放疗时因为有恶心、呕吐、食量减少,可用旋复化、桂皮、薏米、沙参、芦根、玉竹、云苓,每日一剂,水煮,分2次服,至症状消失或基本控制。同时,术后要在床上坚持活动,下床后坚持全身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3.坚持服用甲状腺片,长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