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来源怎么写

1.竹简的来源是什么

简的起源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的由来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 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竹简的考证

古代竹简也是可以用现代工艺来进行体现的。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竹简最著名的考古有:

1. 279年,晋朝汲郡人从战国时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发掘到写有文字的竹简数十车。

2.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3.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

4.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

5.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的影响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2.竹简的由来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制作过程 现代: 裁、煮、烘,切竹,刮青、书写、钻孔、编。 古代: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竹简是研究战国楚文字和西汉初年书法的重要资料。

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 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简千余枚,上为墨书秦隶。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

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甲本》已有了明显的隶意。竹简的字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常见于楚国简帛,字形结构是楚国文字的本色,书法体势则带有“蝌蚪文”的特征,可以说是楚国简帛的标准字体;第二类出自齐、鲁儒家经典抄本,但已经被楚国所“驯化”,带有“鸟虫书”笔势所形成的“丰中首尾锐”的特征,为两汉以下《魏三体石经》、《汉简》、《古文四声韵》所载“古文”之所本;第三类用笔类似小篆,与“古文篆书”比较接近,应当就是战国时代齐、鲁儒家经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保留较多齐国文字的形体结构与书法风格。

竹简书法俊朗,疏密得宜,对研究中国书法史有很重要价值。 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很多。

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内容为遣册、古书和卜筮记录。秦木牍和秦简上的隶书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极尽变化。

点面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势,用笔有轻、重、疾、徐的区别,是考证隶书发展 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战国的竹简是手写。

这些字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或偏前的竹简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书写的特色。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篆文更为简略。

可见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隶书在流行。“简书”是近年在中国书法界兴起了一支流派(又称“竹简书法”)。

这是一种仿效秦汉竹简和帛书的“古隶”体式,即效仿先秦、两汉时代在竹片、木片和丝织物上的古文字的书法,即以独特的国画颜料配制古朴赭黄色,以板刷在生宣纸上刷出类似竹简书竖条,字体就写在这赭色“竹简”条上,别有一番古雅特色,适应了现代审美装饰情趣。 对色彩变化瞬息之间的精确把握,使书法获得了“随类赋彩”之妙。

这种书法呈现出活泼,具有生机的形象。“简书”这一书法艺术于图与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谐。

使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驰骋在色彩和图案带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里。

3.竹简的来历和资料

竹简由来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竹简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 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考证 古代竹简也是可以用现代工艺来进行体现的。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

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 竹简 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竹简最著名的考古有: 1. 279年,晋朝汲郡人从战国时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发掘到写有文字的竹简数十车。

2.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 为战国之物。 3.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

4.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 竹简 约五千枚。

5.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编辑本段 影响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 竹简 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

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 书法价值 竹简是研究战国楚文字和西汉初年书法的重要资料。

先秦时代,文字从应 竹简 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 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简千余枚,上为墨书秦隶。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

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甲本》已有了明显的隶意。 竹简的字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常见于楚国简帛,字形结构是楚国文字的本色,书法体势则带有“蝌蚪文”的特征,可以说是楚国简帛的标准字体;第二类出自齐、鲁儒家经典抄本,但已经被楚国所“驯化”,带有“鸟虫书”笔势所形成的“丰中首尾锐”的特征,为两汉以下《魏三体石经》、《汉简》、《古文四声韵》所载“古文”之所本;第三类用笔类似小篆,与“古文篆书 竹简 ”比较接近,应当就是战国时代齐、鲁儒家经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保留较多齐国文字的形体结构与书法风格。

竹简书法俊朗,疏密得宜,对研究中国书法史有很重要价值。 简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很多。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内容为遣册、古书和卜筮记录。

秦木牍和秦简上的隶书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极尽变化。点面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势,用笔有轻、重、疾、徐的区别,是考证隶书发展 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战国的竹简是手写。这些字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或偏前的 竹简 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书写的特 色。

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篆文更为简略。可见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隶书在流行。

“简书”是近年在中国书法界兴起了一支流派(又称“竹简书法”)。这是一种仿效秦汉竹简和帛书的“古隶”体式,即效仿先秦、两汉时代在竹片、木片和丝织物上的古文字的书法,即以独特的国画颜料配制古朴赭黄色,以板刷在生宣纸上刷出类似竹简书竖条,字体就写在这赭色“竹简”条上,别有一番古雅特色,适应了现代审美装饰情趣。

对色彩变化瞬息之间的精确把握,使书法获得了“随类赋彩”之妙。这种书法呈现出活泼,具有生机的形象。

“简书”这一书法艺术于图与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谐。使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驰骋在色彩和图案带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里。

编辑本段 历史文物 1.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 竹简 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2.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

约五千枚。 3.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

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不仅在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牍的形式,即为卷轴 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

现代竹简更多的是收藏和家居 4.2001年 湖北楚天绿采用激光雕刻在优质楠竹材料上雕刻,字体隽永。

4.什么是竹简

竹简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制的叫简牍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由于竹简的数量较多,有时也通称作“简”,其实是包含了木牍在内的意义。)

简牍是在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商代时已有竹简。《左传》和《国语》中春秋时人的言论经常提及“简策”。但现代考古所能发现的竹简最早只到战国时期,而且大多是楚国的竹简,例如郭店楚简、慈利楚简、上博简、清华简等。

简牍在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使用甚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扩展资料:

其加工过程简单说是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杀青后可打孔后将线穿过竹简连缀成册,也可不打孔,直接绑竹简。杀青后还要刮削竹简,使竹简表面平整,这样有利于书写。

加工后的竹片有篾黄和篾青两面,一般于篾黄面(正面)书写,背面则为篾青面。有些简牍为两面书写的,如云梦睡虎地秦简的乙种《日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简

5.帮忙写一个500字左右的纸的来源,注意要原创 重赏

“纸”字发明于蔡伦之前至少300年。“纸”字最早是指絮帛而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纸,絮一苫也、丝滓也”,故而纸字从“糸”之意、从“滓”之音。在帛书稍后一段时间,历史上出现了纸的前身——赫蹄。在蚕茧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漂絮”,就是把蚕茧浸泡,反复捶打,捶打后就有一些散碎的蚕丝毛毛落在席子上交织在一起。丝绵取走后,可以从席子上揭下一层蚕丝毛毛结成的薄薄的丝绵片,这种薄片就是赫蹄,它是经过脱胶处理后形成的,它很象纸,但强度不够,不利于书写保存。这种制造赫蹄的工艺过程和原理已经十分近似于造纸,因此赫蹄应该算是最原始的纸。

纸的发明 纸在文房四宝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采用赫蹄加工工艺,制做成功了真正意义上的纸。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大约到了晋代,简、帛逐渐完全被纸所取代,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早期纸张的使用 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说明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造纸术大约在200年后由中国和尚首先传到了邻国朝鲜、400年后又由朝鲜和尚传到了日本、600年后由中国和尚传到了印度、直到1千年后的公元1150年,西班牙的沙迪瓦才建起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

早期的造纸方法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蔡伦的功绩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候纸”之后。在公元404年,东晋桓玄帝曾下令废简用纸,使纸的应用日益推广和普及。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从设想,到雏形,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蔡伦之前虽然有纸,但这无损于蔡伦作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纸术这一发明的发明者的丰功伟绩。是蔡伦的发明创造,使纸进入了它的实用阶段,并迅速、广泛地推广开来,为完善印刷术和促进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伦的功绩和他作为完善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发明家的光辉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6.西汉的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韩信在未发迹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为生的。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借助竹器沥干丝缕也是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造纸中抄纸的原型。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 1973年在甘肃金关出土,为西汉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其实古籍中的已有记载,在蔡伦‘发明’纸之前,已经有人使用纸张。

“后汉书·贾逵传”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这说明当时已用纸抄写书籍,这个时间早于蔡伦造纸近30年。

“东观汉记” 中只记有“蔡伦典尚方作只纸” “东观汉记”的作者刘珍、延笃等人,都是蔡伦同时代的人,如果蔡伦发明了纸他们是不会不记载的。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东汉明帝十八年(公元75年)入宫当宦官,章帝建初年间为小黄门。

和帝即位提升为中常侍,永元九年(公元97年)兼少府尚方令。尚方是皇家的手工场,专门监督制造各种御用器物。

那时,造纸术虽然已经发明,纸张可能只在民间流传。由于质量问题,纸张也难登大雅之堂,不少文人雅士并不看好纸张。

蔡伦看到了纸张取代简帛的前景,利用尚方的有利条件,改革造纸技术,制造了一批质地精良的纸。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

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公元114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民间便把他制作的那种纸称为“蔡侯纸”。汉安帝时,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相互倾轧。

蔡伦难于应付这种政治斗争,于公元121年服毒自杀。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

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

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

7.汗青的来源典故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 (2).借指史册。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名词来源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册字的来历

“册”:在商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

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如今“册”已演变为量词。

扩展资料:

册是一个汉字,读作cè,本意是指书简,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可作名词和量词,作名词时指本子。

出处:祝册自京师至。——韩愈《南海神庙碑》

翻译:祝册从京师到这里。

册组词 :手册、书册、册字

1、手册(shǒu cè),是收录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是一种便于浏览、翻检的记事的小册子,是介绍一般性的或某种专业知识的简明摘要书。

出处:明张芹《备遗录·兵部尚书齐公》:“尝被召问边将姓名, 泰历数无遗。又欲考诸图籍, 泰 出袖中手册以进,自是益承眷遇。”

2、书册,介绍某种专业知识的参考书(多用于书明):专做某种记录用的本子。

出处:明 张纶 《林泉随笔》:“ 陶氏不为掩覆,顾反夸道而笔之於书册中,以为后人劝侈诲淫之具,不亦甚哉!”

翻译:“陶渊明不为覆盖,反而夸耀道,笔之于书册中,任命他为后人鼓励奢侈诲淫的工具,不太过分了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册

9.汗青的来源掌故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是什么意思?原来古代是没有纸的,写文章只好把字写在竹简上。书写之前,要把青竹简用火烤得“出汗”脱水,这样,竹简干后容易书写又不会被虫蛀。所以就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的意思。这样就好理解文天祥的诗的意思了,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史册留名,要用自己的英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形象。

杀青:这里的杀青也和古代的书写有关。据说在古代,著书时草稿往往先写在青竹的表皮上,青竹的表皮比较光滑,要修改容易将原来的字迹擦掉。待定稿后,将竹子刮去青皮,露出竹白,将字写在竹白上,字迹吃入竹白不容易磨灭。

汗青——书册,史册。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书写前,将青竹在火上烤,去掉水分。干后的青竹,容易书写而且不易生虫。后来人们用书写材料代称书写结果,就用“汗青”代称书册、史册了。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竹简来源怎么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竹简来源怎么写

知识

纸织字行书怎么写

阅读(2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纸织字行书怎么写,内容包括"的"字行书怎么写,包字行书怎么写,炽字行书怎么写。“的”字行书:

知识

证书的用证说明怎么写

阅读(22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证书的用证说明怎么写,内容包括个人简历中的证书说明怎么写,资质证书要怎么写说明,个人简历中的证书说明怎么写。原发布者:h7352054荣誉证书XXX同志:在2017年度工作成绩突出,授予“最佳管理奖”,特颁此证,以资鼓励。成都****有

知识

蜘蛛写句话怎么写

阅读(2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蜘蛛写句话怎么写,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两句话来赞扬弱小的蜘蛛怎么写,看图写话有趣的蜘蛛,用蝉、彩虹、蜘蛛写一句话。今天早上,我一起来就看见楼梯口墙角处有一只蜘蛛,我就用手碰了它一下,它就立刻逃走了,我一看,在它呆过的地方织

知识

运行书怎么写

阅读(22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运行书怎么写,内容包括申请执行书怎么写,交通事故案强制执行申请书怎么写,第二次强制执行书怎么写。申请执行的条件 申请执行的条件: 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生效。 2、有具体的给付内容或者要求履行的具体行为,执行标的

知识

元宝的草书怎么写

阅读(2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元宝的草书怎么写,内容包括之道元宝铜钱真的值钱吗,草书版的,淳化元宝草书古币值多少钱,古代外圆内方孔铜币字是草书的。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

知识

用户认证英文怎么写

阅读(2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户认证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认证英文怎么说,认证和被认证英文怎么说,实名认证英文怎么说。用户权限:就是用户的权利,即用一个帐户登录后,有些功能2113可以使用,有些功能无法使用,这5261就是管理员对其设置的权限,只有附合权

知识

晚霞和夕阳怎么写句子

阅读(2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晚霞和夕阳怎么写句子,内容包括描写夕阳和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夕阳的诗句,描写朝霞和夕阳的句子,词、、。朝霞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br> <br>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

知识

开药店申请书格式怎么写

阅读(2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药店申请书格式怎么写,内容包括开药店申请书怎么写,开药店申请书怎么写,如何写药店申请书。其实国家对个人经营药店一直没有限制,药店经营早在1998年就已向个人开放,目前全国各省都有个人经营的药店。但是,各地对于个人投资

知识

设置按钮html代码怎么写

阅读(2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设置按钮html代码怎么写,内容包括怎么用html代码写按钮改变项目属性,HTML想让按钮显示“按钮”该怎么写代码谢谢,用html如何设置按钮。<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

知识

释字手写书怎么写

阅读(2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释字手写书怎么写,内容包括释的草书怎么写,释字怎样组词,陈字棣书怎么写。释怀 释然 释放 释褐 释义 释奠 释教 释菜 释迦 释疑 释念 释典 释文 释卷 释憾 释子 释氏 释梵 释手 释解 释道 释读 释家

知识

办房产证银行抵押证明怎么写

阅读(2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办房产证银行抵押证明怎么写,内容包括房产证抵押在银行证明怎么写,我需要银行给我证明我房本抵押在他那,银行给我的证明格式怎么写,房产证银行抵押小孩入学证明怎样写。房地产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到房地

知识

电工业务能力怎么写

阅读(2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电工业务能力怎么写,内容包括怎么写维修电工的专业能力,电工的工作能力及专长怎么写,电工的业务专长及工作成果怎么写。技能描述的书写方法:1.最重要的技能列在最前边,然后按轻重次序排列。2.简历中不要使用简语。3.避免使用

知识

补交党费的证明怎么写

阅读(4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补交党费的证明怎么写,内容包括交纳党费的话怎么写工作证明,交党费工资怎么证明,交纳党费的话怎么写工作证明。根据党费缴纳制度,党费可以补交。党费缴纳制度: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党费不得拖欠或不

知识

江苏买房怎么写名字

阅读(1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苏买房怎么写名字,内容包括江苏房产证上能写几个名字求告知,江苏房产证上能写几个名字求告知,买房写名字都需要什么证件。按揭购房时,合同上只能写一个人名字。因为按揭购房只能按照谁贷款谁签字的原则进行处理,保证购房合

知识

毕业论文项目来源怎么写

阅读(2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项目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怎么写,毕业论文怎么写资料来源,论文选题来源怎么写。课题来源也就是说你的论文题目是怎么得到的,如果是你自己想到或是通过别的方式得到的就写自行命题,如果是学校给你们

知识

开户资金来源怎么写

阅读(3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户资金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项目资金来源怎么写,资金来源证明范本,资金来源说明。《自然人股东入股资金来源和财产性收入证明》应由股东本人进行填写并签名,由所任职公司盖章予以确认。《自然人股东入股资金来源和财产性收

知识

业务来源怎么写

阅读(2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业务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收入来源怎么填,厂家的业务来源是怎么来的,公司业务描述怎么写。我不是在厂家工作的。我说下 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吧。希望楼主也给我点意见 看看我的想法是否正确 我也想让看看我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知识

原始资料来源怎么写

阅读(3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原始资料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论文的资料来源怎么写,翻译:历史学家们希望能寻找到有关这个部落过去的原始资料来源,什么是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有作者自己的解释在其中

知识

现金存入银行款项来源怎么写

阅读(49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现金存入银行款项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借用别人的现金用来周转存入银行,把那笔现金存入银行怎么写明款项,请问:我要是现金存银行,款项来源怎么写啊就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公司库存现金存入银行账户,现金缴款单的款项来源填什么

知识

项目成果来源怎么写

阅读(2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项目成果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成果来源是什么意思,企业项目成果形式怎么写,项目资金来源怎么写。建议要尽量写出可量化指标,即用数字说话。可分类写出,如项目产出成果中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成果,效益成果。举例:将获得的项目产出成

知识

农民的经济来源怎么写

阅读(2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农民的经济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农民收入来源怎么填,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父母是农民收入来源怎么写。农民收入来源填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

知识

酒店客源来源怎么写

阅读(2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酒店客源来源怎么写,内容包括酒店客源都,酒店客源分几类,商务酒店的客源主要来自哪行哪业。要了解客源必须从分析它的结构开始,通常我们对酒店的客源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析:按户籍来源地划分。这是最简单、最原始、最粗糙的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