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家长应该怎么教孩子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孩子们出生之后任何行为任何事物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就连饮食习惯也和父母非常相像,那么如果不想让孩子有某些不良的坏习惯,家长们自己就要先剔除。
其次教育孩子必须要有耐心,当宝宝们做错的时候应该耐心的去教导,心平气和的告诉宝宝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去做,谁能百分之百不犯错呢?就连大人都做不到何况是一个孩子,孩子要是不犯错那就不是孩子了。有耐心的同时态度一定要端正,分清哪些是溺爱的表现,哪些是应该制止的行为。
第三点就是充分的理解孩子。换位思考是与孩子沟通最好的方法,学着去体谅孩子的好奇心,有些错误并不是宝宝们故意去犯的,只是好奇心在作祟。虽然身为家长,也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在孩子们的身上,谁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父母强迫自己的情景,也许你就会适当的收敛一些。
第四点教育孩子父母意见要统一。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爸爸正在严厉的批评孩子,这个时候妈妈抱起来责怪爸爸太厉害了,这样会让宝宝们觉得有了依靠,无论某一方的教育是对是错都应该过后指出,当着孩子的面一定不能有分歧。
第五点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让孩子更上进,利用故事、实践等方法去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故事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工具,孩子们可以在故事中学到很多生活习惯、礼貌礼仪、科学知识等等。也可以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事物,让他们体会身边发生的每一个自然现象。
第六点竖立威信。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不要百分百给予满足,适当的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是对的,但过分的满足就是溺爱,要让孩子们知道长幼有别。
2.如何教孩子学数学
学前教育容及 一,怎样启发学龄前孩子学数学 数学是关于数与形的知识。
任何知识都产生于生活实践。数学也不例外,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有趣的,宝宝可以感知、触摸和理解的关于数学的奥秘。
比方说吃饭的碗筷就隐含着一和二、单和双的对应关系。再比方说,你给宝宝买了一套用玻璃球制作的跳棋玩具,在这个游戏之中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数数,认识形状,比较大小,尝试归类等各种数学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数学使人周密。这就是说,人们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发展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能力就蕴藏在这五彩斑斓的玻璃球之中,蕴藏在这简单有趣的游戏之中,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因此,尽管数学在宝宝将来的求学之路上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在启发宝宝的数学心智方面仍然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盲目地将教小学生和大孩子的方法套用在2-3岁的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
简单地说,过早地、生硬地、抽象地教宝宝计算是很不明智的。 二, 怎样教孩子数数 让孩子在客人们面前数数,常常是父母焙耀教育结果的方式之一。
当孩子成功地从l数到20时,父母会觉得教孩子数数也很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把20个小石头放在一堆,再让他数,往往就数不清了。
这说明从会说数到真正会数数还有很大差异。那麽怎样教会孩子数数呢? 我们先瞭解一下3—5岁孩子认识数的规律:「孩子总是先从口头数数开始,然后再点著实物数,接著才能根据数的结果说出总数,再按著实物数拿出同样多的实物」这一全过程的特点,是「由掌握无意义的数字声音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由学会认数到会运用数,由形成数的观念到形成数的概念。
」 由此规律出发,当孩子开始学习时,首先让孩子像背歌谣一样地从1数到10、20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开始让孩子手脑并用,点一个实物,数一个数字,这一点需要慢慢掌握。
如:家里的水果、积木等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可以让他学著数。每次练习的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否则孩子就烦了。
在教孩子数数时,先少数几个,然后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例如:家里吃点心,每人拿一块,拿到最后没有了,这有助於孩子认识1和许多的概念。
对於3—4岁的孩子可以学会5以内的数字概念。从2岁半起,孩子就可以开始认识数字的概念,3岁左右的可以懂得2,到3岁半应该能懂得5。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在家里,或者在幼儿园内是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数的本领,但都是以实物为基础的,他们还没有抽像的数学概念。有些父母急於求成,或者不瞭解幼儿学数数的规律,总渴望教他从抽像的数字到抽像的数学,结果只能使孩子头疼,而且觉得学习数学是困难而无趣味的东西,以致影响了一生职业的选择。
寓教育於游戏吧!不使孩子感到这是在教育他、培养他,使他觉得数数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正如诗人曼斯菲特所说的:「快乐的时光使我们聪明!」 三,年轻父母如何教孩子学数学 常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我们还能给他辅导数学,现在上初中了,我们自己学了也忘了,这样孩子的成绩就脱节了。
目前年轻的父母基本上是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而且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特别是孩子在学龄前或小学低段,整天把孩子搞得团团转,因为这时的加、减、乘、除运算,家长都会,编题也脱口而成,孩子重复计算这些枯燥乏味的题目,只是无奈的应付,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有些家长给孩子辅导小学数学作业,因为没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却只把演算出的答案给孩子,而且孩子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想着反正到家爸妈会做,产生了依赖性。
这些情况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发智力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在这一年龄段,家长应辅导些什么?如何辅导?在这里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如当孩子能玩玩具或看儿童书籍时,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每次玩过或看完后一定要让孩子整理好,放回原处。
笔者作过统计,约有45%的学生不爱护书籍,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本及学习用具。当孩子第一次拿笔写字时,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及写字姿势,否则,习惯成自然,到上小学了,老师也很难纠正。
笔者也作过统计,约有60%的学生握笔不正确。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培养孩子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因为他能思考问题。
苹果成熟了掉到地上,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而牛顿在想:苹果为什么要掉到地上,不飞起来呢?他发现有重力的作用,那这重力是谁给的呢?因为有这一层层问题的思考,所以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小孩子没被世俗束缚,好奇性强,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
这时做父母的要耐心解释,引导孩子思考,有些浅近的问题,。
3.幼儿老师教幼儿写1
幼儿的小肌肉群发育尚不健全,初步书写数字时,手腕转动不灵活,握笔也很吃力,我在实际教学中按照有易到难、化繁为简、边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较快的掌握了书写识字的要领。
一.打破惯例,归类学写。初教幼儿学写阿拉伯数字时,我没有按识字的顺序进行,而是把数字适当归类,先让幼儿书写1、7、9、10。
不难看出,这几个数字分别是由竖、横及圆圈构成,笔画较简单。我根据这几个数字的的特征,还编了几句顺口溜,让幼儿边念边学。
如写“7”时说:“横--短,竖--长,合起来像手枪”。书写“10”时说:“1和0是一家,分开太远不象话。”
把“9”看成是0和1的组合,并形象的告诉幼儿,“9”看上去像一根棍子上面拴着一只小气球。幼儿学起来兴趣颇高,掌握的较快。
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其学写数字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教幼儿学写数字开始时只要求幼儿掌握每一个数字的基本结构,而不要强求孩子写的如何漂亮。如识字“2”和“3”,结构虽不复杂,但其笔画的转折程度对于初握笔的幼儿来说够难的了。
这时我就采取分解的犯方法,告诉幼儿把“2”看作有3个“1”,边说边写给幼儿看:横着的“一”连着斜着的“1”,再连接上横着的“一”。“2”就会写了,我又说:“2下面长了一条小尾巴,就变成3了。”
“8”的书写最难,我说“上面有个圈,下面有个圈,圈和圈紧相连,一个8字在眼前。”这样孩子们觉得有趣、新鲜,边跟这说别跟着写,自然就不感到难了。
三.提高要求,进格书写。幼儿初写数字,我不要求他们按次序、排行书写,也不要求把数字写进格子。
假如同时提出这些要求,势必会增大幼儿学习的难度。我在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学写数字以后,再提出进格书写的要求。
我在示范时说:“我们会写数字了,现在老师让这10个数字分别住进小房子里去,头和脚不能露在外面,要住的整齐、舒服些。”让后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幼儿:“你们试试看,也把这写数字送进小房子里去。”
经过几次辅导|、训练,孩子不仅能按格、按序书写,而且字体的大小也渐趋整齐。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模范老师写的规范字体,把数字写的漂亮些,也就水到渠成了。
。
4.怎么教小孩学数学
数学是一项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从小培养。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
一、数学的概念
1、数概念
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序数
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3、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4、逻辑关系概念
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几率
二、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1、唱数字
如,:“两只老虎”“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等。
有关的儿歌
2、随兴计数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还剩几个”等 。
3、喝水
水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长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宝宝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宝宝的手来量呢?
6、堆积木
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7、区别粗细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粗细来排列顺序。也可以让孩子比其它物品的粗细。
8、看日历
准备一本日历,妈妈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观察得到答案。今年是哪一年?一年有几个月?数一数一月份有几天?二月份有几天一周有几天?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星期几等
5.怎么教孩子数学
兴趣是孩子天**好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与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家长应试着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譬如:春天到了,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踏青,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有意无意地用数学描述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哇,这儿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数一数,共有八种呢!”又如,剥毛豆时,抓起一把来和孩子一起猜有几颗,比一比谁猜得准。
像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像你一样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数感,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让孩子亲近数学,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了。二、与孩子一起“做”数学。
“做”数学是指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材料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积木、堆建筑玩具等。
又如,学做笔筒、糊火柴盒等。这些都能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
还可以玩简单棋盘游戏,这需要孩子去数数、认数字,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能够体会到概率问题。三、与孩子一起“用”数学。
“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这句话反映了情感的一种价值取向,其实也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用”数学也很重要。
例如,逛商场时,和孩子一起商量50元钱能够买哪些东西呢?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碗、筷。总之,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形式多样,只要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小孩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家长的努力而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