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德尚贤”出自哪一首诗词
出自《太庙瑞芝颂》为宋代诗人王炎所作。意思是:对某人的赞誉,推崇好的德行,崇尚贤人。
原文如下:
宋绍天命,列圣重光。丕绪舄奕,施于无疆。少海日升,庆元五祀。渊默面南,格于天地。于穆清庙,玉芝呈瑞。蔓蔓其华,丽于丹楹。匪根斯殖,匪葩斯荣。和气融液,不春而生。其瑞维何,祖宗感喜。神孙致孝,孺慕无已。有开必先,产祥隤祉。其孝维何,神明可通。问安寝门,四辅翼从。洗爵为寿,雍雍在宫。莫大之庆,朝野攸同。赉尔高年,曰予锡类。颁爵辅臣,曰汝予助。三宫岂乐,万姓歌舞。维我高庙,中兴集勋。神器所传,艺祖之孙。重华之断,寿康之仁。凝神冲漠,不俟倦勤。群黎属望,天启元子。四圣揖逊,千古颛美。主鬯匪易,秉心肃庄。以奉重闱,媚于慈皇。崇德尚贤,心膂股肱。尽摈浮伪,慈皇是承。酬酢万微,未明当依。不蔽不疑,慈皇是以。民附于仁,天鉴厥诚。对越在上,祖宗之灵。贶以瑞物,胙其德馨。昔在绍兴,芝尝再茁。仁皇英皇,二祖之室。曾孙笃之,克肖其德。受是珍符,宠绥四国。曷以祝之,万寿无极。又曷申之,子孙千亿。有德有瑞,隐显合符。自今以始,史将娄书。皇德日新。
作者简介: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2.求崇德尚礼的诗词,要经典的
夫鉴之积也无厚,而纳穷神之照,心之径也有域,而怀重渊之深。余少而薄游,身(缺)防方思俄然万里,晚而自省,谅非一途。
余菲薄以固陋,受灵恩而不訾,拖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舟未济而河广,途方遥而马疲,忽中寝而念厉,魂申旦而九移。昔受教於君子,逢知己之隆盼,被名立之羽仪,沾宦成之藻绚,羌服义而不怠,岂临岐而渝变。势方迅於转圆,理好旋於奔电,援弱葛而能升,践重岗而不眩,信礻是福之非已,宁悔祸其如见。大明廓以高临,吹万忻而同悦,跨神皋之沃衍,奉英藩之壑哲,承比屋之隆化,踵芳尘之馀烈,怀龌龊之褊心,无夸毗之诞节,竟伊郁而不怡,赖遐计於先哲。纷吾生之游薄,弥一纪而历兹,自下车於江海,涉青春於是时。眷崇岗而引领,望大厦而长思,虽曲街之委陋,犹寤寐而见之,况神交而通梦,眇河汉於佳期。尔乃眷言兴慕,南眺悠然,方整归辔,原受一廛。考华城之直陌,相洛浦之回阡,连飞甍於故友,接闲馆以怀仙,临南场以艺藿,寄北地而采莲,睇微英之霍霍,望水叶之田田。乃翦山木,不日为功,非轮非奂,去斫去砻。夜索纟萄而绕绕,旦乘屋而,竹棂崎岖而经北,绳窈窕以临东,布菌萧於疏燎,织¯于回栊,於是篱插芳槿,门拂长杨,檐桃春发,窗竹夏凉。晨露而草馥,微风起而树香,无芳菲以袭予,空旖旎於都房。恒离居以岁月,痛销落而徒伤。我闻时命,有殖无迁,征事或在,求理未甄。譬丰草之区别,随霜露而天延,背萱鲜於堂北,尚幽幽而未捐,苟外物以能感,亦在应而无骞。况朝霞之采可咽,琼扉之饰方宣,养以虚白之气,悟以无生之篇。岂加璧之赠可动,执圭之位能缠?归来薄暮,聊以永年。
3.崇德尚礼的诗朗诵或古文,歌谣,诗歌,好急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4.古文《陈仲举礼贤》的翻译
一、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二、原文: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二、人物简介
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5.在古文中有很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道德格言:
1.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2.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3.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4.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7.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10.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11.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12.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13.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1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15.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道德品行修养古代名言: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关于道德的古代格言:
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4、富润屋,德润身。
15、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崇德尚贤的古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