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用气/用丹田发力
怎样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
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
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
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
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
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
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
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
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
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
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
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
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击人。”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
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
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
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
2.唱歌时怎么用丹田发力 说的明白点谢谢 有视频的话更好
流行音乐你深情投入就行,我一笔带过。
美声唱法:首先,唱歌时除了肚子在发力,其他身体部位应该是放松的,包括喉咙也要放松(那种唱的喉咙青筋爆出的唱法是很伤的,错误的)。
第二,将气尽可能往下吸,也就是你说的横膈膜唱歌的感觉。 怎么往下吸呢,你可以躺在床上感觉一下,人睡觉的时候都是肚子一鼓一鼓的,不会看到胸口在那边起伏,唱歌就是那种气到肚子里的感觉(这就是腹腔吸气,区别于我们平时的胸腔吸气)。
第三,气洗好了,肚子发力,就是丹田那个部位,将气往上压,穿过喉咙。喉咙只负责传导和发声。(说的不文雅,寻找一种拉屎或者尿尿时肚子紧绷的感觉)
第四,嘴巴要张开,形成类圆形,面部要微笑,微笑了才能有感情,不微笑再怎么唱也没法感染别人。
最后,多练才是关键,练得多才会有自己的心得,也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理解。
额外说一句,我们平时说话是胸腔共鸣(也就是胸口震动),唱歌应该是腹腔共鸣,境界高一点,头腔共鸣,等到你什么时候唱歌感觉到额头都在震动,那就是高手了。
3.唱歌'呼吸'运用丹田,怎样发力
名词知道得越多,你越不知道从何入手,先不要去想你已经知道的声乐的这些名相。
1、学过中学物理的力学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OK。再说个比喻:一个人,穿着轮滑鞋去推墙,一用力谁会动?
好,现在就用你听来的那个“叹气下行的感觉”去推地面(站着练声),大地不会动的,这时候由于你叹气向下的推力,大地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歌唱要用的支撑。
一定要把歌唱的力竖着用,力量来源于脚下,而非丹田,但由丹田控制、听命于丹田的,(这有点像一切具体工作不由领导做,是下面的工人做,但是要听领导的调动、安排差不多)
至于说丹田横膈膜什么的不要去想它,真正你体会到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以前听到的那些规矩、感觉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慢慢地体会,歌唱用的:脊柱、腰腹、腿、脚。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用丹田发力(怎么用气/用丹田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