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时效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工时效率? 也许有人认为每个工位的员工都确保参与生产,就能得到较高的人效,但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人力资源浪费,影响到整体企业人效。
所以工时效率不仅仅是为了反映员工个人的人效,它更重要的是体现企业整体人效和制造水平。何谓制造型企业的人效,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主要是:在人的作用下做到企业产品低成本,高品质,交货及时等,在下面将引用电子制造型企业来重点阐述人效与工时效率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工时效率是如何计算和得到的,通过初步的了解我们才能更深入的探讨一系列与工时效率有关的话题: 1.怎么计算工时效率? 工时效率是实际的产品产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实际人事考勤时间之比,公式如下: 工时效率:(实际产品产出数量 * 理论工时 )/人事考勤时间 例如:某工厂生产某产品每个需要花费0.5个小时,7月份该产品的出货为8000个,进仓库成品2000个,完成一半的半成品500个,当月直接人力的人事考勤时间为6500个小时,工时效率为多少? 工时效率: ((8000+2000)*0.5+500*0.5*50%)/ 6500 = 78.85% 2.如何得到或定义相应的指数? 工时效率它是由实际产品产出数量(ActualOutput),理论工时(Standard labor hour),人事考勤时间(Actual HR labor hour)三大指数组成。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半制品的工时,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每个工段都有可能出现,比如某工厂完成一个产品需要经过3个步骤(工段),那么在第一步骤与第二步骤之间和第二步骤与第三步骤之间会有半制品的出来,第一阶段的半制品花费的工时为0.5小时,第二阶段的半制品花费的工时为0.5小时+ 0.2小时 = 0.7小时。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将理论工时提前设定到系统中,系统将自动生成生产用时;或采用每站追踪系统可以进行时时记录。 以上得到的生产效率,其高低是直接生产员工的人效,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些效率也体现了间接生产员工的人效。
直接生产员工、职能员工和辅助型员工共同决定着企业生产效率,这个整体就是组织的人效。那么在制造型企业中就需要增加控制间接员工和直接员工的比率,并进行监控。
由于每个公司都有各自制程和岗位的设置方式,所以没有一个公司关于间接员工和直接员工的设定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格式。
2.人均工时效率如何计算
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工时利用率= [(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
公式中,实际工作工时等于制度工作工时减去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加上停工工时中被用工时、加班工时。
可通过对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等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工时利用率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工时利用率。
扩展资料:
在同一岗位可选择使用不同工资级别(实际体现为不同熟练程度)的人工的情况下,企业也会因所用人工比例与预算比例有差异而改变成本。因此,直接人工效率的高低也是利用低价人工的程度和每种人工劳动生产率高低综合作用的结果。
种由于直接人工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差异称为直接人工的结构差异。同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直接人工结构差异和直接人工产出差异。
直接人工结构差异=∑(各直接人工实际总工时*各自实际工时比重)*标准价格–∑(各直接人工实际总工时*各自预算工时比重)*标准价格;直接人工产出差异=∑(各直接人工实际总工时*各自预算工时比重)*标准价格–∑(各直接人工预算工时*标准价格)。
3.标准工时如何计算,怎么算提高劳动生产率
1. 标准工时,指的是在正常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特定时间(通常以一小时为单位)的工作量,或是生产特定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它是一个衡量工作量的基本依据。
2. 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
3. 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
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 。
4.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1)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2)测标准工时需要的条件是:a、作业人员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熟练操作工,b、必须是正常速度,c、所有物品都是良品,在以上条件下然后需要用码表测出从第一个工序到最后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反复测量取平均值.
(3)用所得的平均值除以85%即得到标准工时.(为什么取以85%,因为考虑人不可能象机器,而我们的嫁动率在正常情况下需达到85%)
5.工厂生产效率如何写份报表
围绕以下内容统计数据分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设备资源,标准工时与实际生产数量对比,产品质量,物料损耗等
工厂,生产效率,报表。
例1:
例2:
6.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
解析: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有:
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
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直接观测
1、秒表测量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PTS)法 它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2、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 Work Factor ),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符合标准工时效率怎么写(工时效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