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居易的古诗《草》怎么写草(唐)白居易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2. 林字的草写怎么写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
“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
3. 【含羞草的作文怎么写】
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是有知觉,情感的.在自然中,也有一种植物像人一样有知觉,这种植物就是含羞草. 今年,我就从爷爷家拿了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到家里种.开始,我也不是很相信,草会”害羞”,可出于好奇,我还是把它小心翼翼的给种了下来.每天,我都会看看含羞草发了芽没有,也好早点知道它为什么会含羞. 一晃,一个月快过去了,含羞草也长大了,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它怎么才会害羞呢?”不几天,含羞草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小叶片终于一片,两片。
地长了出来,我急忙把手伸向小叶片,看看含羞草有什么变化,也好早点解开我心中的一个谜,可手指一碰到小叶片,它就合拢了.呀,真像一位害羞的小女陔.知道了它的含羞样后,我又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害羞”.带着这个问题,上网找资料,我终于知道了含羞草”害羞”的原因是:它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作叶枕,它对刺激的反应很敏感.我们一碰叶子,刺激立即到作叶枕,便通过一些程序使膨压降低,就使小叶片闭合起来. 含羞草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殊的本能,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这时,我想在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有一双勤劳的手,勇于尝试,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4. 白居易的《草》这首古诗写合适的诗句是什么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解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赏析这是咏物,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