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剧评论怎么写
如何写戏剧评论用如下的问题来集中注意力,写你的戏剧评论。
不要只是按照剧本详细叙述故事情节。这篇 作文的关键是评论一部戏,而不是描述她。
一定要得到节目单并且正确地指明戏剧,作者, 人物等等。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评论如下内容: 基本信息: 哪个剧院? 在哪里? 日期和时间 什么剧? 谁写的剧本? 剧本:努力抓住如下: 什么是主要的冲突,戏剧提出的问题,或者潜在的主题? 什么是该剧的主要特点?严肃的,可笑的,还是嘲讽?解释清楚。
导演:努力评论如下项目: 有没有一个突出的制作概念, 主体隐喻,或者导演注释的方式?如果有,是什么,是怎样在 制作中实现的?是不是所有制作元素兼容并且协调?解释清楚。如果不是,什么地方出圈了, 或者同其它元素不相匹配? 表演:选择至少两个演员(男或女)深入评论。
请将演员和人物的名字写正确。 角色是不是正确地选对了演员。
是不是有些演员不适合于演剧中角色,为什么? 是不是有些演员很有效果?如果是,怎样,如何产生的结果? 演员的声音是不是听得见,听得懂? 演员是否需要特殊技能(比如跳舞,唱歌,击剑,演奏乐器)?如果有,这样的需求是怎样 得到满足的? 舞美: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在什么类型的演出场地,该剧上演的? 舞美是如何实现的?场景是如何表现剧情的? 舞美是怎样在整个制作中做出贡献(或者没有贡献出来)?如果取消舞美,戏剧会丢失了什么 服装和化装:努力评论如下方面:有没有特殊服装要求?(历史的,幻想的,等等)如果有,制作结果如何? 有没有特殊的化妆要求?如果有,做得怎么样? 整体上看,服装和化装是如何对制作做出的贡献? 灯光和音响: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有没有特殊的灯光要求?如果有,制作得如何? 整体上灯光和音响做出了什么贡献? 最终的思考: 你对表演的总印象如何? 你对观赏剧目的总经历感觉如何? 最终你有什么评论? 步骤: 第一步:在去看演出之前读剧本,除非你对作品非常熟悉。要对剧本的语言和风格有坚 实的感觉,就能够使你能对制作的优点更敏感。
(译者注:要懂得剧本写作的基本知识) 第二步:看戏,努力对导演的手法选择保持开放的脑筋,同时评估这些手法的有效性。 演出结束后马上写下你的想要在评论中用到的印象和感觉的细节。
(译者注:要懂得,理解 导演的技巧和手法。拥有导演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告诉你的读者戏剧的基本知识,诸如剧作,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名字,剧团的 名字,剧目是在什么地方演出的。
这样的信息一般是在戏剧评论的最初几段,有一些也可以 放到后面的段落。 第四步:简单描述演剧,触动剧目的内容,范畴和主题。
不需要,或者不希望你做大段 的故事见解。 第五步:为读者提供你对剧目的评论性意见,用具体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剧目是不是有 娱乐性,或者激发思考?描述剧目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第六步:评估剧目的导演,包括(如果可能)凝聚整个制作的主要概念,或者某个释解 的方法。
描述导演选择的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第七步:估价演员的表演。
考虑你是否发现他们的演出可信,他们怎样在一起表演,他 们的声音和形体动作是对整体效果有所贡献还是削弱. 第八步:评估演剧的设计元素。舞美是否建立了演剧的正确情绪? 服装和灯光是否增强 了整体效果? 第九步:总结你对制作成功或者失败的分析。
2. 戏剧评论怎么写
如何写戏剧评论用如下的问题来集中注意力,写你的戏剧评论。不要只是按照剧本详细叙述故事情节。这篇 作文的关键是评论一部戏,而不是描述她。一定要得到节目单并且正确地指明戏剧,作者, 人物等等。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评论如下内容: 基本信息: 哪个剧院? 在哪里? 日期和时间 什么剧? 谁写的剧本?
剧本:努力抓住如下: 什么是主要的冲突,戏剧提出的问题,或者潜在的主题? 什么是该剧的主要特点?严肃的,可笑的,还是嘲讽?解释清楚。
导演:努力评论如下项目: 有没有一个突出的制作概念, 主体隐喻,或者导演注释的方式?如果有,是什么,是怎样在 制作中实现的?是不是所有制作元素兼容并且协调?解释清楚。如果不是,什么地方出圈了, 或者同其它元素不相匹配? 表演:选择至少两个演员(男或女)深入评论。请将演员和人物的名字写正确。 角色是不是正确地选对了演员。 是不是有些演员不适合于演剧中角色,为什么? 是不是有些演员很有效果?如果是,怎样,如何产生的结果? 演员的声音是不是听得见,听得懂? 演员是否需要特殊技能(比如跳舞,唱歌,击剑,演奏乐器)?如果有,这样的需求是怎样 得到满足的?
舞美: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在什么类型的演出场地,该剧上演的? 舞美是如何实现的?场景是如何表现剧情的? 舞美是怎样在整个制作中做出贡献(或者没有贡献出来)?如果取消舞美,戏剧会丢失了什么
服装和化装:努力评论如下方面:有没有特殊服装要求?(历史的,幻想的,等等)如果有,制作结果如何? 有没有特殊的化妆要求?如果有,做得怎么样?
整体上看,服装和化装是如何对制作做出的贡献? 灯光和音响: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有没有特殊的灯光要求?如果有,制作得如何? 整体上灯光和音响做出了什么贡献? 最终的思考: 你对表演的总印象如何? 你对观赏剧目的总经历感觉如何? 最终你有什么评论?
步骤:
第一步:在去看演出之前读剧本,除非你对作品非常熟悉。要对剧本的语言和风格有坚 实的感觉,就能够使你能对制作的优点更敏感。(译者注:要懂得剧本写作的基本知识)
第二步:看戏,努力对导演的手法选择保持开放的脑筋,同时评估这些手法的有效性。 演出结束后马上写下你的想要在评论中用到的印象和感觉的细节。 (译者注:要懂得,理解 导演的技巧和手法。拥有导演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告诉你的读者戏剧的基本知识,诸如剧作,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名字,剧团的 名字,剧目是在什么地方演出的。这样的信息一般是在戏剧评论的最初几段,有一些也可以 放到后面的段落。
第四步:简单描述演剧,触动剧目的内容,范畴和主题。不需要,或者不希望你做大段 的故事见解。
第五步:为读者提供你对剧目的评论性意见,用具体例子支持你的观点。剧目是不是有 娱乐性,或者激发思考?描述剧目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第六步:评估剧目的导演,包括(如果可能)凝聚整个制作的主要概念,或者某个释解 的方法。描述导演选择的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第七步:估价演员的表演。考虑你是否发现他们的演出可信,他们怎样在一起表演,他 们的声音和形体动作是对整体效果有所贡献还是削弱.
第八步:评估演剧的设计元素。舞美是否建立了演剧的正确情绪? 服装和灯光是否增强 了整体效果? 第九步:总结你对制作成功或者失败的分析。
3. 怎么写戏剧评论
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4. 戏评该怎么写
多看,多学,多写,自然水平就提高了重振戏剧评论的雄风当我们谈到戏剧危机,大声疾呼振兴戏剧的时候,往往看到的只是戏剧评奖的等次、演出市场的萎缩、观众对戏剧的冷落,很少会有人想到戏剧评论与戏剧的繁荣发展有什么内在关系。
如果想到,也是认为戏剧评论未配合创作演出做好宣传,未将作品和演员“宣传”出去,说白了,就是没有当好吹鼓手。而从事戏剧评论工作的人士,又埋怨当前重创作、轻评论,很觉委屈。
这种矛盾由来已久,一时也难以改变现状。 但我们却很少对戏剧评论自身进行反思。
如果说,整个戏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机的话,我认为,戏剧评论存在的危机比戏剧创作演出存在的危机更严重,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戏剧评论的危机集中表现为戏剧评论(包括研究)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功能萎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和战斗性。
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情评论、雇佣评论、官本位评论日渐盛行。有的人在评奖评论会或宣传评论文章中,因为是朋友、熟人,为了给某人某单位的参演剧目争取好的奖次,不是从整个舞台艺术的整体内容、艺术手法、呈现方式等来分析,进行客观评价,而是胡乱吹捧。
有的接受了别人的润笔费,便一味说好话,把缺点说成优点,将三分成绩说成七分,夸大其辞。有的则因为是领导参与创作,便对剧目极尽吹捧之能事。
这种种不良风气,在近几年的戏剧评论中已成蔓延趋势。 第二,拿着一个固定的框框到处套,凡符合自己所持框框的剧目就优,否则就劣。
有些评论人士平时不注意了解整个戏剧的发展趋势,不学习新的知识,仅凭自己过去在教科书上学的一些条条或积累的一些经验所构架的主观性很强的评论模式去“框”一切作品。不是从感受分析作品入手,上升为理性,再得出结论。
我从近年来所参加的各种评论会中深切感受到,大多数评论人士在评价文艺作品时,最常用也最熟悉的是社会学的批评手法。这种方法虽然是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何况有不少自诩为行家的人士连这种方法也未必真正掌握。只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套一切作品,或用一种主观性很强、根本还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去套一切作品,在评论时常常会有意无意排斥了一些有探索创新意识的作品,这使人感到这些评论者的水平不高。
原因很简单,因为戏剧本身在发展变化,戏剧观念在变化,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变化,文艺批评的方法及模式还以不变应万变,就难免捉襟见肘,甚至闹笑话。 第三,对一些探索创新的作品评论评价时过于苛刻,缺乏宽容。
近年来,我们云南省不仅戏剧创作,包括歌舞创作都出现过一些探索创新意识很强的剧(节)目和晚会。这类剧(节)目在会演评论评奖中往往引起很大争议。
既然是探索创新,争议是难免的。问题是,争议往往不是在剧(节)目的思想内容及总体倾向上,而往往在表现手法、风格样式和个别情节上。
对这些有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但因此就将一个剧(节)目全盘否定就不恰当了。这不仅会挫伤创演单位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全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是繁荣文艺的两翼。创作是基础,文艺评论是推进器。
如果说,我省的戏剧创作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的话,那么,戏剧评论和戏剧研究又滞后于戏剧创作。这种滞后,必然影响整个戏剧事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戏剧评论的建设,振兴戏剧评论,已成为振兴云南戏剧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鉴于此,我希望各有关领导部门切实重视戏剧评论工作,彻底改变重创作轻评论的状况,不要将评论仅仅当做创作的附庸和轿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评论建设,促进评论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同时,一切从事戏剧评论的专业和业余人士应当明确,文艺批评是一门科学,以及它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战斗性、公正性。文艺评论工作者对作品和作者,既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
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平等待人,以人为善。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坚持文艺评论的独立性,不要为人际关系所左右。
评论工作者和作家、导演、演员既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又是“诤友”,目标是一致的。同时,评论工作者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扩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建立适合文艺评论需要的知识结构框架。
既要学会客观把握对一个时期的文艺思潮与发展趋势,作出有真知灼见的概括,又要学会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这样,才能及时总结创作的经验教训,指导创作,引导观众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同时,也可以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从而真正起到促进戏剧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
5. 帮我写一篇戏剧评论作文
戏内——《天一阁》
我发觉我在很多时候心情总是不能释怀的。原因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也懒的去寻了。但是,看戏成了我烦躁时的最佳调味品。
大概是在05年吧!我看了一出《藏书之家》(下文简称藏)。这出戏的原本历史我没有考究过,毕竟是戏嘛!当然会有删改内容的,电视剧为了博得收视率不是也将其改成21世纪版的吗?所以,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戏里有内涵,演员认真,我就爱看。 《藏》说的是现今杭州的“天一阁”里的事情。杭州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藏书非常广。在明朝末年,负责守护书楼的是范容,而原本是范迁的,但是范迁却应征打仗去了,因此,以弟换兄守护书楼。但是,清兵即将入关,到时烽烟四起,这些书将会被毁。书一毁,那后代子孙们就没有书读了,这就是天一阁的责任。但是,此时又有两个大问题,一个问题是范家为了藏书,不惜卖掉良田,而范家的女人们也将自己的首饰变卖,为书楼捐献了。而另一个问题是“禁书”。
范家藏有李贽的《藏书》,这本书内的言论惊天地泣鬼神,被发现了后绝逃不过一死,但是范容却非常崇敬这为李贽,并在李贽临终前答应他会将《焚书》也一并求得,两书合并,藏在天一阁。就这样,他们的生活几乎无法维持了。这个时候,范容的姨娘(范容生母早死,此为继母)便让范容代兄,与花家千斤花如笺结婚。但就在结婚的当天,范容不但不换上新郎的礼服,反而白衣素服在后院吹萧,悼念李贽!新娘自己从后门进入,在进门时则听到范容正在念李贽的诗《独坐》。花如笺为嫁范门,十年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登楼读书。但是,范家的祖传家规却规定了,除了楼主以外,任何人不能登上书楼。原本还指望着用如笺的嫁妆来救天一阁的经济危机,但如笺却要以登楼读书为条件。这件事只能作罢!不久就传来了范迁阵地战亡的死讯,如笺也即将离范家而去,但她看到藏书的艰辛之后,思想就开始动摇,结果愿意留下来,并拿出自己的嫁妆。很幸运的,有了《焚书》的下落。知府孙大人愿出售《焚书》,价格是纹银十万两。范容求得如笺的十万两嫁妆,不料孙大人却要如笺嫁给他。范容的姨娘在修夹墙时被砖头压伤,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范容终于明白了这些天的相处早已对嫂嫂产生了感情。现在是舍不得人了。可是如笺却执意嫁人,为的是能顺利收购《焚书》。于是,她身穿嫁衣,走出范门……主要的故事情节大致就是这样的。我看贯了很多才子佳人的喜剧,现在看到这样有历史、有责任、有包袱的戏感觉又是不同了。它让我深思,让我回味。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批评这类戏不好,但是,我觉得它很完美。无论是从舞美、灯光、形象设计和唱腔设计上,都突破了以往那种循规蹈矩的模式,有了大胆和创新。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看戏剧,反倒好像在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感觉好像在寻找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弥族珍贵的痕迹。在这背后,回想一下,如果真的没有人去守护那些书,那么我们今人现在的文化水平究竟会有多高呢?如果没有当时那些书,那么,我们所谓的中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这句话有谁会相信呢?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所以,我门真因该感谢这些舍命护书的人,否则,我们的历史将不完整,我们的国家将会有空白。现在的天一阁经过整修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景点。它的却是饱经风霜了,站在这样的一座建筑前面,我怎能不心动呢2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6. 戏评该怎么写
多看,
多学,
多写,自然水平就提高了
重振戏剧评论的雄风
当我们谈到戏剧危机,大声疾呼振兴戏剧的时候,往往看到的只是戏剧评奖的等次、演出市场的萎缩、观众对戏剧的冷落,很少会有人想到戏剧评论与戏剧的繁荣发展有什么内在关系。如果想到,也是认为戏剧评论未配合创作演出做好宣传,未将作品和演员“宣传”出去,说白了,就是没有当好吹鼓手。而从事戏剧评论工作的人士,又埋怨当前重创作、轻评论,很觉委屈。这种矛盾由来已久,一时也难以改变现状。
但我们却很少对戏剧评论自身进行反思。如果说,整个戏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机的话,我认为,戏剧评论存在的危机比戏剧创作演出存在的危机更严重,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戏剧评论的危机集中表现为戏剧评论(包括研究)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功能萎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和战斗性。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情评论、雇佣评论、官本位评论日渐盛行。有的人在评奖评论会或宣传评论文章中,因为是朋友、熟人,为了给某人某单位的参演剧目争取好的奖次,不是从整个舞台艺术的整体内容、艺术手法、呈现方式等来分析,进行客观评价,而是胡乱吹捧。有的接受了别人的润笔费,便一味说好话,把缺点说成优点,将三分成绩说成七分,夸大其辞。有的则因为是领导参与创作,便对剧目极尽吹捧之能事。这种种不良风气,在近几年的戏剧评论中已成蔓延趋势。
第二,拿着一个固定的框框到处套,凡符合自己所持框框的剧目就优,否则就劣。有些评论人士平时不注意了解整个戏剧的发展趋势,不学习新的知识,仅凭自己过去在教科书上学的一些条条或积累的一些经验所构架的主观性很强的评论模式去“框”一切作品。不是从感受分析作品入手,上升为理性,再得出结论。我从近年来所参加的各种评论会中深切感受到,大多数评论人士在评价文艺作品时,最常用也最熟悉的是社会学的批评手法。这种方法虽然是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何况有不少自诩为行家的人士连这种方法也未必真正掌握。只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套一切作品,或用一种主观性很强、根本还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去套一切作品,在评论时常常会有意无意排斥了一些有探索创新意识的作品,这使人感到这些评论者的水平不高。原因很简单,因为戏剧本身在发展变化,戏剧观念在变化,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变化,文艺批评的方法及模式还以不变应万变,就难免捉襟见肘,甚至闹笑话。
第三,对一些探索创新的作品评论评价时过于苛刻,缺乏宽容。近年来,我们云南省不仅戏剧创作,包括歌舞创作都出现过一些探索创新意识很强的剧(节)目和晚会。这类剧(节)目在会演评论评奖中往往引起很大争议。既然是探索创新,争议是难免的。问题是,争议往往不是在剧(节)目的思想内容及总体倾向上,而往往在表现手法、风格样式和个别情节上。对这些有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但因此就将一个剧(节)目全盘否定就不恰当了。这不仅会挫伤创演单位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全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是繁荣文艺的两翼。创作是基础,文艺评论是推进器。如果说,我省的戏剧创作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的话,那么,戏剧评论和戏剧研究又滞后于戏剧创作。这种滞后,必然影响整个戏剧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戏剧评论的建设,振兴戏剧评论,已成为振兴云南戏剧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鉴于此,我希望各有关领导部门切实重视戏剧评论工作,彻底改变重创作轻评论的状况,不要将评论仅仅当做创作的附庸和轿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评论建设,促进评论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同时,一切从事戏剧评论的专业和业余人士应当明确,文艺批评是一门科学,以及它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战斗性、公正性。文艺评论工作者对作品和作者,既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平等待人,以人为善。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坚持文艺评论的独立性,不要为人际关系所左右。评论工作者和作家、导演、演员既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又是“诤友”,目标是一致的。同时,评论工作者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扩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建立适合文艺评论需要的知识结构框架。既要学会客观把握对一个时期的文艺思潮与发展趋势,作出有真知灼见的概括,又要学会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这样,才能及时总结创作的经验教训,指导创作,引导观众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同时,也可以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从而真正起到促进戏剧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
7. 求写完整的戏剧评论(任何电影都可以)
《魂断蓝桥》剧评:
《魂断蓝桥》在美国电影史上不算出众,却是美国电影在中国成功的典型范例。成功指的不仅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但凡喜欢看电影的中国人,一提到美国经典电影,很难忽略掉《魂断蓝桥》,而它也是我爱上好莱坞电影的原因。电影以二战作为序曲,由罗伊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一战的伦敦。同样的滑铁卢桥,伊人已逝,战争却还在继续,不禁令人唏嘘。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助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爱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许多年后,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观众和马拉都一起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还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应该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悲剧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接着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妓女,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悲剧。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曾经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爱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知道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子。”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子。”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达到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意义。而现在,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悲剧,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赚来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看到这儿,我们是不是会幡然大悟,为什么《魂断蓝桥》在东方受到的追捧远比它的故乡美国来得热烈。因为故事中的贞洁观念、门第观念、一见钟情、一生痴恋,简直同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毫无二致。《魂断蓝桥》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因为它输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是因为它迎合了东方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