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巴(东马来西亚)游记:沙巴在哪儿
马来西亚的国土分为东西两大块,中间隔着650公里宽的南中国海。
其中东边的这一块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0%,但却只有两个州(整个马来西亚有十三个州),因而它们都是面积最大的两个州。其中一个就是沙巴(SABAH),它大概占据了东马来西亚总面积的40%,成为整个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州,而紧挨着的沙捞越(SARAWAK)自然就是第一大了。
东马来西亚这边与两个国家接壤,它们是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文莱是个小不点,总面积5,765平方公里(香港是1,084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30万。
因为恰好在一个大油田的地面,随便挖个坑也能冒几桶石油出来,文莱便成了举世公认的富国,一国之主文莱苏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另一边的印度尼西亚号称“千岛之国”,总人口和总面积大得吓人,其与东马来西亚接壤的这一块面积大概是东马来西亚面积的两倍。
而这三个国家(或部分地区)合在一块儿,组成一个叫作波辽(BORNEO)或者叫作加里曼丹岛(PULAUKALIMANTAN)的四面环海的大岛,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沙巴的首府是哥打京那巴鲁(KOTAKINABALU),但中文里却有一个可爱得多的名字,亚比。
它座落在波辽的北部,濒临南中国海,是个较为繁华的都市。机场离市区不远,但离我们住的酒店就较远,车程要一个小时。
亚比的机场据说是全马来西亚第二大的,看上去确也不小,可能是沙巴旅游业发达的缘故吧。但这个机场如同亚比市区一样,很有点混乱的味道。
在家里做旅行计划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沙巴不小。来了以后,发现它比原来想象的还要大,来回计划中的旅游点要花更长的时间。
而且最要命的是碰上了“坏天气”,到处“烧垃圾烧禾杆”,我们的游兴登时大减。思量再三,我们只完成了市区游览(这也叫项目?),参观水上村和探访长屋这几项。
其余计划中的游览神山(MTKINABALU),见识世界上最大的花朵RAFFLESIA,游览“小香港”山打根(SANDAKAN),探索海龟岛和参观有陡峭宏大石壁奇景的海岛等等,就只好暂且放弃了。我们的机票酒店早就预订购买好,没有办法更改,当然也不能退掉。
以为会很无奈地困在酒店几天,但后来却因为这个天堂般的酒店而得到另一种享受。远离市区、机场的酒店当然要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
中午一点来钟的时候,我们到达酒店,前台的职员对我们说,因为客满的缘故,我们预订的房间要等午饭过后,前面的客人走了收拾好才能交给我们。我心里嘀咕,是不是真的这么拥挤?却也只好到餐厅用午饭了。
回来时,房间交给了我们,但却仍没有收拾整理过。又调换过后,才得到一间一般的双人间而不是供夫妇用的那种。
虽然被再三承诺房间一有空闲,就帮我们调换,但我的不解加忿懑难消,就这么个“天气”季节,还能客满?只怕是搪塞我吧?但人家态度好得不得了,自己又累得不得了,只好赶紧钻进房间歇歇了事。后来在酒店里到处转转,确实人丁兴旺;翌日他们又态度好得不得了地帮我们换了想要的房间,最终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原来他们真没骗人耶!说实在,就沙巴当时的“天气”,这家酒店的景气真太好了。
想起当初我们刚到酒店时,大门口的侍应生敲响了挂在门口的大铜锣,咚的一下,在大堂四周回响,俨然高歌:有贵客到!大堂很大,高高,高高的屋顶,宽敞通透的殿堂。四周全没有围墙,当然也不用窗户了;里头清凉爽快,当然也不用空调(客房倒肯定有)。
我们住了五个晚上,尽情领受了酒店的特点风情。每天晚上,她会有一个入夜的点火仪式,一通鼓乐过后,大堂附近点起几根火把,平添酒店的风韵;每星期两个晚上,酒店会有职员的业余乐队表演和专业民族舞蹈表演;紧连着酒店旁的一座小山,是一个国家野生动物园,每天有两个时段,管理员会安排带领游客上山观赏野生动物;等等。
我觉得一家好的酒店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社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从建筑、设施、职员和住客,加上它举办的各种活动,都会让客人感受到在其它地方和别的酒店所没有的东西。这家酒店在一个海湾凹形的底部,正对的海面开阔而平静,海滩上沙细如面粉,椰树、草丛错落有致地散布,而且正对落日,树影婆娑招摇,定睛欣赏,令人赞叹不绝,要怀疑这树、这草,甚至落日也是人工移植的。
惟落日总不会凄美地没入海面,而是怆然消逝在“烧垃圾禾杆”的烟霞之中。酒店占地面积很大很大,客房是一群楼高四、五层的建筑,在二楼用一个长廊将所有的楼群连接起来。
楼内或楼间的空隙都栽种了无数的阴生植物和灌木花卉,好些藤本植物还爬上了三四层的“高空”。每每在长廊走过,总爱抚摸一下这些绿油油。
一次,我们两口子在长廊里闲逛了十多分钟,就象自己湮没在这绿油油中,流连忘返。不过,十步之外的景象却是另一个世界了。
那个国家野生动物园早变做了干枯的山林,与酒店相连的一个高尔夫球场也惨不忍睹,草皮全变做了焦黄,只偶尔微泛一丝的绿,就象换了一种特别的草一样。酒店后花园算稍好些了,绿意多些,花也开了些,只是“黄祸不断”,“瑜不掩瑕”。
为了躲避“烧垃圾禾杆”的烟霞,我们尽量呆在酒店里,在四周逛逛,甚至到“儿童乐园”里耍耍。
2. 游记怎么写
游记作文600字
一直以来,最爱的景物就是山,600字的游记作文
爱山的犷野,爱山的秀美,爱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费县所见的山,是我从未见过的。你可以想象的到吗,在那连绵不尽的山群表面,覆盖着的是数不尽的露天的奇石和耸立其间的树木,群山之下流淌着碧波荡漾的山涧水,与头上的蓝天相应成辉。是否有一种犹如画中来的感觉?
在山下,我见到了一种难以解释的奇观--指动石。一块风化亿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头晃动。当我看到眼前的这个石头是如此庞大时,怀疑占据了我的心头,可当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时候,却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确动了。当然,这并不说明我的力气大,而是因为一种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来真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运动,虽然它很耗费体力。但不得不承认,登山运动锻炼人的勇气和胆量。烈日当头的感觉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点太相信自己的体力了。眼前的这座"石山"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来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仅能单行通过,有的地方需要个子稍高一些的人蹲着慢慢走过,有些地方的台阶是与地面成水平的,这就为登山者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又带给人刺激与惊险的精神上的享受。刚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气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块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会儿。但这点困难怎能阻挡的了我前进的脚步,我们又开始向山顶进发。终于,在不停歇的脚步中我们来到了山顶,此时我已是体力透支,满头是汗了。站在山顶,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眺望远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仿佛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变的放松起来。也许,这就是登山的乐趣所在吧!
3. 游记怎么写
现在,节假日多了,人们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也多了,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带领下,曾游览过一处或几处令人难忘的地方。有些同学很想记下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让大家分享自己美好的感受。那么,怎样写游记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几点,那么,你一定会写出成功的游记。
4. 游记怎么写
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夜色,如果此时不加选择,我们可以把眼前所有的景物都看作是“动”的,山未必都是青的,如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由于观察者是移动的?所以:一是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地理特点:一是一篇游记篇幅有限,海滨夏夜好。有些景物在特定的季节里才显示出它的特点,济南冬景秀。
四,使文章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后来清晰了,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先天空、手勤,仲春万紫千红。人们常说“触景生情”、园林花圃,容不下那么多内容。动点观察有时还显示出速度,暮春花谢叶密,现在被踩在脚下,观察者或步行,要在景物描写中,现在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写景要有选择;起先须仰视才见的山峰,先主后次或先次后主;二是样样都写、注意描写的顺序、要情景交融,由下而上。
游览一个地方,也可以是把情融进写景的字里行间;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间接抒情也罢,还要眼勤?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
在游记中,可以是写景之后直接抒情。三是要注意写出时间变化的特点。晨昏,江南的清秀,让人们体味出季节的特征来,适当穿插有关文化内容,名胜古迹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
要把景物写清楚、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眼前景物变化的频率也不一样。也可按类别顺序来写,早春寒意料峭;同样是雪。起先模糊的东西,描写景物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北方晶莹如粉。
既要写景,速度不一样。直接抒情也好。还可按观察者的行踪先后为序来写、学方法。
一。
二。写时要注意三点,如,天未必都是蓝的,当从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秀游记中去学内容,难免写得平淡无奇,也可记叙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传说。还可以按逻辑顺序来写,以写景状物为主,水未必都是绿的,逼真地写出来。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作为游记、亭台楼阁,也要抒情,再河湖等,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历史沿革,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等,再山峦,桂林的神奇,而群山,或乘车;学写游记。四是要注意写出气候变化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一本“流水账”。尽管每一种景物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南方柔和滋润。要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哪些内容是该写的重点呢,光影的变幻、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同样是山,会给景色涂抹上不同的色彩:先田野,由左到右由上而下,或飞行、抓住景物的特点,香山秋色美,夕照。甚至一个季节也有区别,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出来,如由远到近,阴暗雨雪会让景物显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其色;起先看成拇指大的一块石头。
学写游记。二是要抓住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可按方位顺序来写。确定某一景物,而河流,由里向外等,情必须是依景而生,要使笔下景与作者的胸中情统一起来,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道理有两条,午日,既可描写山川景物
5. 游记作文怎么写
我经历的事情犹如天边的星星,多的数也数不清。有的闪闪发亮,有的黯淡无光,就让我摘下一颗最亮的星星来和你们分享吧!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格外的好,可以说是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带我到岳西的彩虹瀑布玩漂流。我们来到漂流的地点,漂流的路程不长也不短,估摸着有八九百米呢。票价是一个人八十元,还真有点贵呢。
爸爸买好了三张票,我们穿上了黄色的救生衣后准备漂流了。来漂流的人还挺多,人们看着湍急的河流,像炸开了锅似的议论纷纷。有的说:“听别人说很刺激,应该值得一玩。”有的说:“我以前玩过一次,太好玩了,所以我这次又来了。”还有的说:“这个漂流真贵啊。”我听了心里暗想:人们都说好玩,那我今天肯定可以玩的尽兴了。
工作人员将三人划的皮划艇,还有三个船桨给了我们后,我们一家三口就一前一后的上去了。刚上去坐稳,一阵风就迎面吹来,我们的船360度旋转,这阵风是我们开始倒着走。我们胡乱的使劲划着船桨,没想到碰到了一块大石头把我们困住了。暑假里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好好的天,一会就被乌云给覆盖了。雷公公在天上敲起了大鼓,电伯伯拿着荧光棒在天空挥舞着,“哗啦啦”下起了一阵下雨。我的心慌了,早知道我就不来了。河水“哗啦哗啦”的流的更快了,只听“嗖”的一声,我们来了个急转弯,皮划艇挣脱了石头,带着我们向下游划去了。哎哟,我们被吓得胆战心惊,果然刺激!我连眼睛都不敢睁开。“快看”爸爸一声惊呼,我看见我们旁边的一艘有船差点翻了,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头上直冒冷汗。渐渐地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下游,眼看着要到目的地了。过了最后一个大急转弯,我不禁洋洋得意起来。突然,一个漩涡使整个船都起来,是我悬着的心差点跳了出来。
终于到了岸上,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七色的彩虹。
这一次漂流,给我的小学生活增添了难忘的一笔。但我却不能因为这小小的事而骄傲自满。
6. 怎么写游记
一、什么是游记?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三、游记的写作方法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记中的线索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2、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3、游记中的写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4、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5、记游要分清主次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7. 怎么写好游记的方法
首先 想要写好作文肯定是靠积累和训练的,所以写游记也是这个道理.另外 可以买些关于游记的作文书,读些老师推荐的好的作品 多看一看 学习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再者 注意游记的一般结构 情景交融 是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写进去的游记一定更好.最后附一篇转的文章 你参考看看~---------------------------------------------------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一、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8. 一篇游记怎么写
当城市的喧嚣淹没了心灵深处那颗渴望自由,和谐的灵魂时,那么,在这隆冬时节,也许最好的选择是丢下背负着的压力,走进质朴的乡村,感受宁静,感受美好,感受一切最纯洁的东西。
不知道是否是我太感性的缘故,一到这个偏远但却安详的地方,我便激动地开始唱歌,感觉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这个空明的世界。 我们沿山路走到一个“农家乐”。
看,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她们跳着欢乐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笑得如花儿一般灿烂。
尽管我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但我能感受到老乡们对我们这些外来客的欢迎,以及一颗朴实无华的心。 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她们的队伍中,当她们友好地牵起我的手时,心里面突然产生一丝暖意,尽管那手粗糙不堪,但是这种温暖,这种快乐是与任何东西都不可比糜的。
毕竟是冬天,寒风还是不合时机地刮了起来。老乡邀请我们进屋,然后端来了一碗碗香甜的糯米粥。
不知道是在城市里呆久了还是怎么的,连这一小碗东西都觉得比山珍海味更好吃。环绕四周,只是一些简单的陈设:古老的木柜,摇几下就能发出“吱吱”声的檀木椅,还有,还有厨房里那已经开始散落架子的蒸笼里放着些许白色的香饽饽,原来,除了鸡鸭鱼肉外还有这么简单,但又无比美味的东西。
下午天气转好了一点。我们便走出房门,走进黛青色的大山中去。
一路上,我们碰到不少乡民,惊讶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我被那些淳朴真诚的笑脸感动了。 长路依旧漫漫,枯草仍然瑟瑟。
我深吸了一口气,哦!原来这里的空气是那么地清新,自然,不含任何杂质,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 “哈哈,你抓不到我!”是哪里传来那么童稚的声音?回过头,我的眼眸里出现了这样一则画面:几个幼小的孩童正在快乐地做着游戏,中间是一个眼蒙着土布的小孩。
呵呵,那么无忧无虑的童年,比起都市里那些坐在游戏机或电视前的所谓“小公主”“小皇帝”的孩子来说,这种单纯又满足的生活可真叫人向往。 我尽情地欣赏着这醉人的景色,这是内心的纯净在向我呼唤吗?这迷人的大山,好似一首深邃的哲理诗句,,宛如一支优雅的咏叹调。
我的心灵生出几许欣慰。 寒风吹拂着我的脸庞,轻抚着我的思绪。
其实,隆冬里乡村的至美有许多我们未能发觉的财富;其实我们埋怨一切的丑陋与虚伪,往往只是因为我们心灵的不够纯净,目光不够深邃,感觉不够敏锐,还因为我们用用一些世俗的约定捆绑住了我们的思想;其实,只要用真心去感知,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领略了大山的美丽,我们沿上来时的山路往回走。
一切的一切都忽然变的那么熟悉。唯一不同的是路上的乡民渐渐少了,也许是天色晚了的缘故吧。
而地里依然封冻着,可表皮已湿湿的,渗着星星点点的水滴,像一个壮小伙干完了重活,正在擦汗水。 逐渐走到了山脚。
孩子们已经放学了。他们背着老式的军用包,身上穿的是缝有补丁的衣服,脚上是一双破旧的草鞋。
但孩子们毫不在意这些,依旧哼着欢快的小曲,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欢愉。农家的小院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原来农民正在修理农具。松了的加跟铁丝;坏了的换上新把。
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 吃过农家饭,我们即将离开这绚烂多姿的地方,心里难免有些不舍。
正要上车之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娘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红色的小布狗。她说:“你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来,这是我特意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可不要嫌弃啊!”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老大娘的这一举动彻底感动了我,也让我看到了一颗最最纯朴的心灵。
哦,乡村,冬韵!仿佛一首朦胧的诗抒写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多情的乡村领悟了。听,那里回荡着一个醉心的呼唤:“美丽的乡村,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