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阳村的村情简介
朝阳村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乡南部,全村辖7个村民组215户,总人口980人,朝阳村是侗族聚居之地,村内有侗、汉、苗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98%。朝阳村北侗风情底蕴深厚,有着北侗文化发源地之称的美誉,是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侗寨,在这里村民们一直保留居住着古朴的侗家吊脚楼,这是侗家延续了几千年的别具一格的古老建设群。
2. 高碑店村的村情简介
北京高碑店村地处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上,距天安门仅8公里,是个千年古村。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00多人,流动人口8800多人。村庄北依京通快速路,南傍广渠路,西临东四环、东靠京五环。古老的通惠河傍村而流,通惠灌渠穿村而过,京城水系旅游终点站通惠码头就在村边,乘船北达颐和园、东到通州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发展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和古韵民俗旅游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曾几何时,高碑店还是一个辽金时代的漕运河码头、皇粮商品的集散地。前些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使高碑店村逐渐变成了一个“农村无农业,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在这种情况下,高碑店人如何在夹缝中寻求一条生存发展的出路?事关村域村情村民大局,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2002年上级选派高碑店乡兴隆公园党支部书记支芬同志出任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并确立了大力培育发展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新思路、新模式,支芬和村两委一班人认准要做的事,就有韧劲把它做成功。他们十年磨一剑,硬是把个通惠河两岸建成了集古典家具、华夏文化、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碑店模式新社区。全村的古典家具及其他商户已达500多家,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人均收入2.6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高碑店相继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北京最美的乡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首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3. 村居简介怎么做
不知道是哪首,我把我知道的发你了,若满意望采纳谢谢 村居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 高鼎(清),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村居 【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辛弃疾诗作赏析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1,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2,溪头卧剥莲蓬。1.吴音:泛指南方话。
相媚好(读上声):用以形容柔软悦耳的南方话,同时也有逗趣取乐之义。2.无赖:顽皮。
〔导读〕 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趣。“醉里”二句,采用倒装句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卧。
4. 永乐镇的村情简介
面积316.3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45716人,辖青槐、北城、青河、山海、金花、新衣、中合、花甲、胡岭、孙家碥、八亩坪、杨家河、鸳鸯池、东河口、杏树坡、安山、金盆、王家坪18个村、72个组以及新城社区、东城社区、西城社区3个社区。2004年新设青槐社区,5月东城、西城社区合并为镇城社区。 镇政府驻兴隆寺,城区东经109°8′46″、北纬33°25′25″,海拔570米。 矿产和生物资源亦非常丰富。已探明的金、铅、锌、石灰石、重晶石等矿藏20余种,储量十分可观。其中,锡铜沟铅锌矿、午峪沟重晶石、海棠山石灰石等极具开采价值。蚕桑、板栗、核桃、中药材、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5. 凤凰村的村情概述
该行政村隶属弥勒县 西三镇,地处西三镇西北边,距西三镇政府所在地12.5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23.5公里。东、北邻蚂蚁、散坡两个村委会,南邻西一镇。辖凤凰、土木基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50户,有乡村人口2878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人,劳动力18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42人。
全村国土面积52.02平方公里,海拔1923米,年平均气温15.3 ℃,年降水量17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小麦、烤烟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430.23亩,人均耕地1.57亩,林地58350.1亩。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30.23亩(其中:田494.12亩,地2936.11亩),人均耕地1.57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58350.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5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16173.77亩。
村内资源:黄土,褐铁矿。 该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 有761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25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6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61户。
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
该村到2013年底,有7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现有农户761户,共乡村人口2911人,其中男性1451人,女性1460人。其中农业人口2625人,劳动力1826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4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2.5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112户。 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71人,党员中男党员64人,女党员7人。 团员66人。
6. 朝阳村的村情概况
朝阳村位于碾张乡的西部,copy距离乡政府约7公里,全村约380人,农户数83户,耕地面积约650多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bai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支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du,共同致富。首先,建起了属于自己村里的机砖厂,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挣钱。其次,为了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村委积极争取,zhi向上级部门反映,于2010年建起了蓄水池,大大改善了村民饮水困难的问题。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文dao明、和谐的新朝阳而奋斗。
7. 淡村镇的镇情简介
根据淡村镇目前的实际,一所初中、两所完全小学的布局是合理的。
现在的淡村初中,有教学班22个,学生1077名,教职工87人。专任老师合格率90%以上,学校理化生实验达到国家颁布的1类标准,国家投资装配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标准很高。
学校还争取到了其它途径的投资,为学校多装配了一座微机教室,方便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公寓楼可住学生800多名,基本上解决了远路学生的住宿问题。
两层框架结构的学生食堂宽畅明亮,干净卫生,解决了就餐学生的吃饭问题。学校环境经过2007年上半年的整理,也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如今的淡村初中,教育教学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环境优美,已被渭南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淡村初中正在沿着正确的轨道,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淡村镇仲勋、明德两所小学,都是近年来新建成的学校。由于撤并了其它的小学,两所小学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加强。
两所小学都建有符合国家1类标准的自然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体音美卫等部室,学生公寓设施齐全舒适卫生,去年冬季还分别给公寓安装了空调和取暖锅炉,师生食堂卫生条件一流,学校还配备新的用餐桌椅,两所小学学生用餐统一配制。教室宽畅明亮,配备了标准的课桌凳,还在教室内装配了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和播放设备。
近期镇政府经过联系为两校准备装配微机教室。两所小学现在的教学设备可以说是现代化的。
师资力量也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两所小学的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他们都年富力强,工作负责,热情较高。两校在建设的同时,对学校的整体环境也都进行了绿化、美化。
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优美的学校环境,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的场所。两所小学先后都被渭南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
淡村镇经过几年的努力,合理的调整了学校布局,使原有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同时由于注重人文氛围的形成,也使学校育人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开创了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使我们追求的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现代教育资源的目标得到实现。 目前,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淡村傎,建筑物宏伟气魄、美观大方,整体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地方,便是布局调整后的三所学校。
由于布局合理,极大地方便了全镇群众,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更是从根本解决他们子女入学就读受教育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在外务工。无论是淡村镇的群众,还是外地来的客人,凡是到过几所学校的人,学校的整体环境,学生公寓、餐厅内的设施,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及开展地有序的各项活动,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他们无不交口称赞。
就连一些县城里因参加教改活动到过淡村几所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几所学校的整体状况不亚于他们所在学校。淡村镇几所学校在实行寄宿制后,对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一些在家庭中受到溺爱的独生子女,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在学校住宿吃饭,有很多自己的事情,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从小锤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而认识劳动的意义。同时集体生活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能力,也有极大的强化作用。
合并后的学校,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学校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抓好“双常规”管理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由于同年级有了并行的几个班,带课教师也不相同,就为学校管理引进竞争机制提供了可能。同时特别学科专任教师带课,为改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整体状况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学期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在上学期期末质检时,我们严格了考试、阅卷程序,学生各科成绩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成绩,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迅速成长的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淡村镇中小学学生实行寄宿制,已经在局部显现出了强盛的社会效应。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经过努力,虽然近几年淡村镇投入基础教育的资金达700多万元,可是仍然没有完成学校的全部建设。新建的仲勋、明德两所小学,都没有教师宿舍,给远路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学校部室用房和学生课外活动场所都相应比较紧张。加之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无形中增加了群众和学校的负担。
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还一时无法解决,它势必会影响到该镇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恳切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为我们及和我们有同感的农村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在上级政府及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有富平县教育局及淡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淡村教育人一定会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为淡村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淡村教育的春天一定是百花争妍。
8. 向阳村的村情概况
向阳村 隶属于石鼓镇大同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2.00 公里,距离镇3.00。面积0.12平方公里,海拔2,000.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186.00亩,其中人均耕地1.0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77人,劳动力12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6.5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烤烟、畜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