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美食的作文怎么写
题目:《美食》有一种美食,香嫩可口,再浇上微辣的黑胡椒汁,散发着浓浓的香味。
闻着,嚼着,咽着,一股香浓的滋味在你口腔里久久回味……说起这种美食,你肯定不陌生,它,就是牛排。来到“必胜客”坐下后,点了几份菜,就坐在椅子上慢慢等待。
六点五分。六点十分。
六点一刻。渐渐,我没有耐心了,时不时向厨房瞄去,可次次都是宋江的军师——无用。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此时,我感觉时间过得是如此漫长,仿佛被冻结了一般,简直度秒如分,度分如时,度时如日啊!终于,一位服务生端着一个盘子缓缓向我们走来了,我动脑一想,莫非是我的牛排?我向四周望了望,没有其他人。我立即兴奋起来,双手抓起刀叉,眼睛死死地盯着服务生手上端着的那个盘子。
此刻,屋外是那般黑暗,使人感到哀愁。屋内是这般明亮,空气里流动着我欢乐的分子。
五步,三步,一步……越来越近。牛排呈现在我的面前了,还“嗞嗞——”地冒着热气呢。
我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看准较嫩的一小部分,轻轻一叉,再用刀开始慢慢切割。可是,牛排是刚出炉的,残留的水珠在高温里爆开,正有一颗,咬住了我的手指。
“哎哟!”我放下叉子,往伤口上吹了几口气。接下来我可小心了,侧着切,油不容易溅着。
不出所料,一下子,几小块便割好了。我用叉子叉住了一块牛排,放进酱杯里蘸了一点酱汁,又叉了几条意大利面,一起往嘴巴里送。
糯糯的酱汁滑滑的,牛排丁嫩嫩的,意大利面软软的,好吃极了。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竣迪,擦擦吧,你成‘大花猫’了!”我接过纸,擦了擦嘴,才发现盘子里的肉已所剩无几。酱杯里的酱汁也“萎缩”得接近杯底了。
于是,我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干脆把余下的肉全给消灭了。而看看妈妈的盘中,还剩一大半呢。
妈妈常说我是吃货,我看真的名副其实呢。
2. 美食的作文怎么写
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对这句话非常赞成。
我可以封自己为“小小美食家”,因为我对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百种。
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
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来,一会在用。
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抄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时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适量的淀粉,翻抄几下,再加入适当的盐、黄豆酱、豆瓣酱,点上一点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在快起锅时加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
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
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怎么样,听到了我的介绍,对麻婆豆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
它算不算是一道美味佳肴呢?唉哟,不跟你聊了,一盘麻婆豆腐出锅了,我这个“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尝品尝了,再见。
3. 美食作文怎么写
提起我最喜欢的美食,我想起了关于这种美食的一则谜语:“河里一群鹅,漂的漂,落的落。”
这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美食也并不特别,只不过,平常时间,我们都很少能够品尝,可是一到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可都是少不了的呢! 它就是汤圆。 我爱吃汤圆,也爱看它漂在水中的样子。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汤圆,只见妈妈先把糯米面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面团,然后每一次从面团上抓起一小团面,在手里圆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中间放糖,再把它们圆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形状,待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就全部放下去。妈妈盖上盖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
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盖子看着,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煞是可爱。 不知不觉,妈妈用沾满了面粉的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
原来,看着锅里的汤圆,我早已经“垂涎三尺”了。于是,妈妈找来碗筷,从锅里挑拣起几个漂着的汤圆,汤圆上冒着热气,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筷子夹开一个只往嘴里塞,烫是烫,可那软绵绵,香甜甜的感觉实在是好极了。
我不由得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妈妈告诉我,汤圆还可以包许多种馅,有的把蔬菜包在汤圆芯里,说是可以防止上火,有的喜欢吃甜的,就往汤圆芯里放些红糖末。
至于大家喜欢在新年里吃汤圆,妈妈说,汤圆象征着幸福团圆,它的名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4. xxx美食的作文怎么写
美食的作文最好是自己动手做一种美食。
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种美食,在做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观察一些独特的操作方法,美食作文就会迎刃而解。 实例《一口咬住春天》(作者:月光下的枣树) 冬至馄饨腊八黏干饭,老百姓的美食随着季节走。
这一打春,家家户户就要忙着烙春饼。这烙春饼烫面十分关键。
有些商家视此为独门绝技,笑而不谈,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先将面粉舀到盆里,挖一块荤油拌匀面中,每斤面约半两多,这样烙出的春饼才会更加绵软、筋道。
待炉上的壶水烧至翻花打滚,作“霍霍”声时拎起水壶,徐徐浇在面上,要边浇边用筷子力搅,以将面搅成核桃大小的疙瘩为度。块大,是水放多了,块小,是水放少了。
这边倒边搅,全靠手上的感觉。将搅好的面摊到面案上晾至稍挺,再揉成面团。
此时手力至面,劲有回弹,说明已揉起劲儿。揉面必晾至凉,不然过早揉成面团,面发懈,且烙出的饼会发甜。
再放适量醭面将面搓成条,做成大小匀称的剂子,用手掌逐一摁成面饼。摁面饼一开始就要摁圆,不然擀出的饼就会扯光裂歪。
擀面剂时,初用劲要轻缓,待擀至韭叶薄厚时方可加力,这样擀出的饼才会圆,才会周正,不至于破边、裂口。 饼擀到巴掌大小时,即可将面案上多放些醭面,右手握擀面杖,左手靠手指的俏劲儿转动面饼。
面案上醭面少,面饼滞湿,醭面过了,擀出的饼会带上多余的醭面,烙时会弄出许糊面,得时时用饮帚清扫。这时,左手手指旋动饼随即来回推动右手空握的擀面杖,擀一下,转一下面饼,要注意圆度,均匀薄厚,随时调整手劲。
擀擀转转,转转擀擀,颇有节奏……面饼迅速变薄,直至面案木纹透过薄饼,清晰可见,饼薄若纸,用双手拎起,冬日阳光正缓缓渗过薄饼,一时阳光融融,暖在心头。 擀好的饼散放在细高粱杆穿的盖帘上,既不溻也不躁。
如有雅兴,可在面饼摁扁之时,取一青花瓷碟,放少许香油于其中,将面饼蘸上香油,再覆上一面饼,之后擀成圆正匀薄的饼。灶上置厚底平锅,加热至手掌离二三寸许有热感时,火调至文,将擀成的面饼放至锅中,烙至有六七成花时,即翻一个个。
待另一面有六七成花时,再翻个个儿。此时锅中饼,个有微收,鼓起泡泡,微微发黄再翻,盖上锅盖。
饼鼓涨如吹气,这说明饼已烙熟,铲至盖帘上,趁热一摁,饼已豁然引成两张矣。香味随热气四溢,引得人口内生津。
这时再看饼薄如雪宣,令人气不长出…… 卷春饼当然要先备卷春饼的各式菜。这买菜、烙饼的过程,就如同一壶泡好的冬顶乌龙需要慢慢地享受。
菜分为生熟两种。生菜以白菜叶、大葱、苦苣为主,能有羊角葱更美。
白菜叶要选北方散棵包心菜,这种白菜的叶有咬头,叶易揭开,脆而不辣。不像那种包心菜,团的太死,毫无生气,有一股辣蒿气。
北方散棵包心菜的菜头是翠绿的,从翠绿到微绿有一个过渡,那种微绿犹如中国画的晕染,看一眼让人心里涌动着妙不可言的愉悦。白菜叶最好是擗下来,用手撕成两三瓣,葱用刀剖为四分。
如果能买到“火焰儿”菠菜更好。“火焰儿”是俺老家京城的叫法。
说白了就是菠菜。有的是冬贮的,有的是大棚扣出来的。
大棚扣出来的菠菜,水渍渍的,没咬头,冬贮的菠菜碧绿的叶子厚而肥实,层层叶子中间还生着一撮嫩黄的心。这摘菠菜,要擗下一层层的菜子才能洗净(如果将新红的菠菜根洗净焯熟,蘸酱吃,也是一种小菜)。
也可以备些苦苣,卷食也别有风味。生菜要洗净,置于盖帘上,控净水分。
酱分为多种:甜面酱和大酱、盘酱、干黄酱、豆瓣酱、老黑酱。甜面酱以山东玉堂酱园和北京天源酱园的为好。
大酱以朝阳本地产的为正。至于盘酱已多年未见了。
酱视其干厚,略加水调。酱亦可放入煮熟的肉切成丁,炸出肉酱来。
或者炸些鸡蛋酱。 熟菜,有炒绿豆芽,亦称炒合菜。
喜欢吃荤的可加少许里脊丝,里脊肉要剥去肉膜,斜切成细丝,锅里水至打滚,将里脊摊在爪篱上入滚水中焯两下即可。绿豆芽,掐去两头,称为掐菜。
勺放灶上,急火烧热,旺油下锅,入葱丝煸炒后放入豆芽,味精、盐,炒时要颠匀几次,以防受热不均、过火,推入已烫好的里脊丝即出勺。如在出锅前,撬上少许春韭,顿时韭香四溢,一时,春意满屋。
春韭是春日第一鲜,以冷罩培育的紫根春韭为最。头刀紫根韭菜,根都从瓷白色渐到红紫,再至紫绿,俗称野鸡脖子,涌动着一股春韵。
炒合菜,有的人家还放入争先焯好的粉丝,放入豆芽菜中,也别有风味。亦可将鸡蛋打入盆中,急速抽打起泡,炒勺事先擦一层油以抹匀为度。
如果掌握不准可用餐巾纸蘸油擦匀。勺至灶上加热至匀,倒入少许蛋液,趁热徐徐转动勺,蛋液遂均匀摊在勺上,略加热即可揭出一张蛋皮。
之后切成丝细,与合菜同炒。还可以将土豆切成火柴梗般的细丝,投净,入锅放油冒烟入蒜片后,急火炒,加少许盐、白醋,出锅前点些香油。
烙好的春饼,四边翘曲犹如荷叶,也叫荷叶饼。春饼还是以烙的为好,至于上锅蒸的那种,里外沾着一层油早已令人生厌。
春饼烙好之后,要放在盖帘上,再覆上一块纯棉的笼布或洗过几次的新毛巾,以防皮干。卷春饼,可有学问。
将春饼铺在盖帘上,先抹上一层酱,放上。
5. 描写“美食”的作文怎么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道我们家乡的美食--开封灌汤包。开封灌汤包原为宋朝皇家御用美食,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的美食之一。
开封灌汤包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将猪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再加入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搅拌。
接下来和面,将面揉的不软不硬,光滑不粘手。然后,待面发开后,切成一个个的面剂,开始擀皮。
擀皮是很有讲究的,擀好的面皮周围要薄一些,中间略厚一点。这样,汤包既能皮薄如纸,又不会破馅。
万事具备,就开始包包子了!这一步很关键,不仅要掌握好肉馅的比例,而且还要在包子里加入些已经冻好的肉冻。正宗的开封灌汤包的包子皮上要捏制30道绉折,并且要求纤巧匀称。
搁在白瓷盘上看,就像一朵朵丰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白菊。最后一步,就是上笼蒸制了,蒸大约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蒸熟的汤包端上来,热气腾腾,雪白晶亮。
抬箸夹起来,饱满的像盏小灯笼,隐约可见里面汤汁摇动。有一种吹弹就破的柔滑,不要说吃了,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对着一个个晶亮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否则热热浓浓的汤汁可要溅你一身。正确的方法是轻轻提起汤包上面的折皱、细细地咬上一小口,拌着扑鼻香味,徐徐地吸吮粉红色的汤汁,顿觉唇齿留香。
这时,你再慢慢的品尝汤包,浓香的肉馅配上筋道的包皮,令你食欲大增。开封灌汤包不仅营养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健康不发胖!看了我的介绍,相信你早就坐不住了吧!还等什么,按照我介绍的办法,自己亲自做一次开封灌汤包吧。
6. 求一篇关于介绍美食的文章
中国最有特色的十大地方早餐 专题简介生活在紧张忙碌的大都市,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睡懒觉、来不及准备等诸多借口作为不吃早餐的理由。
但今天介绍几个具有地方特色、大众的早餐诱惑下你的胃! 兰州牛肉拉面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
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 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
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
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
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
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西安糊辣汤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今早的早餐十有八九吃的是糊辣汤,似乎在我有吃的记忆的时候,就有糊辣汤这个名词伴随着。早已记不清第一次吃是什么时候。
糊辣汤,陕西人民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可以说凝聚了陕西小吃的精华。 几乎在西安,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糊辣汤。
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随处可以闻到一口口大锅散发出肉汤的香味,听到卖糊辣汤的师傅用很有特色的坊上陕西话喊着:糊辣汤、热馍等等,看着木勺拉起的汤的线条。这才是陕西人的风情,西安人的生活。
熬糊辣汤是西安回民的绝活,似乎没有外传,几乎卖糊辣汤的店都会有清真的牌子,而往往一些回民的泡馍馆早上也会客串卖糊辣汤。因为糊辣汤的精华在于汤,必定要用好的肉汤,而泡馍馆的那些纯正的羊肉或者牛肉汤正好能满足那些饕餮者挑剔的口味。
糊辣汤里面的菜很杂,几乎每一家卖糊辣汤的菜都各不相同,可能100家糊辣汤里就会有100种菜的搭配。这就让很多喝糊辣汤的人忽略了糊辣汤里的菜,但是我觉得糊辣汤里面的菜的选材和质量绝对直接影响到糊辣汤的品质。
喝着糊辣汤,菜确实都没有了自己的味道,所有的味道都融入在那浓浓的汤里,以及牛肉丸子中.但是菜的口感却往往能给食客愉悦的感觉。我以为好的糊辣汤里,白菜帮子,土豆,豆角必不可少。
糊辣汤的另一个主角便是馍了,而现在在西安除了在一些坊上的老字号,绝大多数店都用得是烧饼或者托托馍,让人有时候不禁为了一些不错但是被馍拖累的糊辣汤有了一丝惋惜。正宗的糊辣汤应该用半发面烙的大饼,吃时切开,按角卖。
这种馍不会似发面馍那般泡一会便虚浮肿大,没有了馍味;也不会似死面馍这样不吃汤,让人仍感觉汤是汤,馍是馍。好的馍应该在掰完扔入碗中捞起时吃感觉馍就如菜一样,已经是汤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起糊辣汤,不得不提原来在大麦市街的好再来,或许这是西安第一家一整天专门卖糊辣汤的店。记得小时候中午来这吃糊辣汤的时候,总是人山人海。
而在小小店铺两边的条桌条凳上看见的都是食客享受的表情。糊辣汤已经成了大部分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的油条,豆汁 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了上千年。它是以绿豆为原料制成的,颜色暗淡,味道甜酸,第一次品尝往往会觉得难以下咽,但一旦你多尝几次,它淳厚的香味就让你欲罢不能了,难怪许多远在他乡的老北京,都对它念念不忘。
人们在喝豆汁的时候,常常佐以焦圈、油条、薄脆、排叉一类油炸的食品或辣咸菜。位于崇文门外磁器口十字路口东南角的锦馨豆汁店味道最佳。
上海的糯米团 在老上海人的眼里,所谓的什么沙拉,比萨都不是什么好的早餐,他们心目中的。
7. 关于美食的作文参考
麦熟将至,外出路过南方一个小镇,有幸在饭店吃到了从小烙印在脑际的美食——碾碾转儿。吃着这久违了的美食,当年的那种对其情深意切的欲望不禁又重现于心头。 那是我童年时代,正直国家困难时期,农村百姓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人们想尽办法,把能入口的东西都吃净了,就连门前的老榆树也不能幸免于难,人们把树皮剥光,充当了口中食粮。尽管如此,仍难解饥饿之急。 母亲不忍心我们挨饿,早早地许下愿:给我们做碾碾转儿。我们无不从心底里高兴。等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母亲说地里的麦子可以吃了,让我们跟着她去地里拔麦子。地里的麦子还不十分熟,而这也正是做碾碾转儿最好的时机。由母亲指点,专门挑选那些能用的麦子。做碾碾转儿用的麦子特别严格,嫩了不行,因为麦子的浆水还没凝固;老了也不行,因为麦粒熟透了就太干了。必须选那些既成熟而又没干透了的、麦粒绿而饱满且已经有了一定硬度的麦子。母亲舍不得多拔,因为那将是我们一家的口粮。等我们带着两捆麦子回家后,已累得直不起腰来了。其实活是轻微的,只是人已饿得没了力气。为了能吃到这美食,我们不得不坚持着和母亲一起做下去。
我们先是把麦穗一个个掐下,然后放入锅里闷熟,再把闷后的麦穗撮成粒。不等所有的工序结束,我就耐不住饥饿,将一把麦粒放入口中了,经母亲再三劝说,才没再多吃。等麦穗都撮成粒,母亲把麦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当时农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将石磨的上扇掀起,把一玫铜钱垫在磨脐上,再将石磨放好。将收拾干净的麦粒倒在磨盘上,在磨眼上插一根秫桔杆儿,我们几个和母亲一道推的推,拉的拉,围着磨道转了起来。因为两扇磨盘中间有铜钱垫着,磨扇间有着一定的空隙,所以推起来比磨面省些力气,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费尽了全身之力。磨盘上的麦粒不断下落,磨盘周围不断地落下了一个个的小面卷儿,不是太长,如同一根根断了的火柴棒。
我们个个脸上淌着汗,心情却是很好的,因为马上就有饱饭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我们的汗珠不断增多,磨盘四周的小面卷儿也横七竖八地堆了起来,等磨盘上的麦粒全不见了,我们才气喘嘘嘘地停了下来。
母亲用扫帚轻轻地扫净磨盘四周的小面卷儿,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细细地将两扇磨盘打扫干净,我们这才随母亲来到上房。等急了的我,也顾不得看清母亲准备了什么辅料儿(可能有些大蒜汁什么的吧,那年头儿没有上好的讲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种感觉真的胜过吃法国大餐!
时间过得好快,这难忘的童年转眼已成往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各种传统名吃和国外的名家食品也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心情舒畅地品尝着人间美味,可是对我而言,最最难忘的还是吃着和母亲一块儿做出的碾碾转儿,这种心情恐怕是当今世人所不曾有过的。
愿所有的人们永远不再有我的那种感觉,愿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静的心态去品尝这人间的美食——碾碾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