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理散文如何结构
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在现实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来讲述哲理的散文叫说理散文。
个人觉得,重点摆在说理上。你首先想表达什么道理理清楚。然后开头点明你的观点。接着可以阐述你的理由,用例子等加以辅佐。
但它跟议论文又有不同,给你参考一下,如果老师没要求严格的文体,你可以借鉴古人的名作的写法。/view/2181138.htm#sub2181138
2. 怎样写好说理文章
写说理文章,不但要立意新,而且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1。
以反显正。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
没有反面事物的映衬,正面事物中蕴含 的道理就不那么明白。如果对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找准对比的着眼 点,就会把问题说得透彻,读者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本质。
2。 事理齐驱。
这里的“事”指事实,“理”指道理。如果只是摆事实,文章缺乏 理论,则层次不高,说服力也不强;如果只讲道理,文章显得空而不实,给人以狡辨 的感觉。
只有使“事”与“理”并驾齐驱,完美的有机的结合运用,方恰到好处。 3。
巧喻理至。 说理时能够准确地运用比喻进行论证,效果是极佳的。
读者会 从其喻证中,自然而信服地接受文章所讲的道理,比不厌其烦地单一“说教式”强上 一筹。**在一篇文章中把批评比喻为“洗脸、扫房子”就是此种方法。
4。 以破代立。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可以从正面直接论证,也可以从反面 间接论证:把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几种可能一一驳倒,即“破”,从而证明自己观 点的准确,即“立”。 但在“破”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自己的观点靠 拢,这样才能首尾一贯,突出中心。
3. 说理类文章一般写法是:
说理类文章写作入门与进阶 一,说理类文章写作入门 (一)说理类文章的概念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 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说理类文章.常见 的说理类文章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二)说理类文章的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就是我们对指定现象或者论题的观点主张和倾向立场.一篇说理类文章,只有一个主要 的看法和主张, 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有的说理类文章还有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 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 初学说理类文章的写作时,应学会分解分论点: (1)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 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 创造精神. (2)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 的几个分论点: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 就弱;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3)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 成这两个分论点: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2,论据是说理类文章的血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 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 论据要充分,也要可信.在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更多地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说理类文章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 是说理类文章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 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 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金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 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 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 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 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其二,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在说理类文章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 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 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 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 反观成功之作, 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写说理类文章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 定的事件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 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结合,驳论的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 的正确观点. 一般来说,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说理类文章的一般结构方式.说理类文章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 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 "启"是指启示类, "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 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骤构成. 二,说理类文章写作进阶 (一)说理类文章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说理类文章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 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说理类文章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 ,按逻辑思路,接 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 ,让人感到别扭. 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 3,说理类文章论点和说理类文章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二)说理类文章写作过程中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 1,结构规范 说理类文章,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 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说理类文章才算"规范"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 , "本论""结论" , )三大块构。
4. 说理类文章一般写法是:
说理类文章写作入门与进阶一,说理类文章写作入门(一)说理类文章的概念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 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说理类文章.常见 的说理类文章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二)说理类文章的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就是我们对指定现象或者论题的观点主张和倾向立场.一篇说理类文章,只有一个主要 的看法和主张, 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有的说理类文章还有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 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 初学说理类文章的写作时,应学会分解分论点: (1)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 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 创造精神. (2)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 的几个分论点: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 就弱;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3)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 成这两个分论点: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2,论据是说理类文章的血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 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 论据要充分,也要可信.在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更多地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说理类文章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 是说理类文章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 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 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金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 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 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 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 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其二,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在说理类文章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 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 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 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 反观成功之作, 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写说理类文章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 定的事件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 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结合,驳论的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 的正确观点. 一般来说,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说理类文章的一般结构方式.说理类文章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 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 "启"是指启示类, "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 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骤构成.二,说理类文章写作进阶(一)说理类文章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说理类文章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 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说理类文章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 ,按逻辑思路,接 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 ,让人感到别扭. 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 3,说理类文章论点和说理类文章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二)说理类文章写作过程中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 1,结构规范 说理类文章,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 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说理类文章才算"规范"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 , "本论""结论" , )三大。
5. 怎么写设喻说理的文章
设喻说理方法面面观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设喻说理有多种形式,按表达功能分,讽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进谏性讽喻。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政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秘方,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邹忌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3)寓理性讽喻。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比如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蝜蝂传》,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文章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由于善于观察生活,把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描绘得如可目睹,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更是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按结构分,又可以分为独立性讽喻和非独立性讽喻两种。
(1)独立性讽喻
指的是那些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的文章。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选文中,只选了故事,而道理让你自己去悟,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
(2)非独立性讽喻
指的是那些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的讽喻故事。比如上文提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故事就是邹忌的“闺中小事”——与徐公比美,而延伸出去的则是国家受蒙蔽的大事,故事穿插其中,国家受益无穷。
设喻说理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传统,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往往可以变深奥为浅显,变逆耳为顺耳,变生硬为柔和,变涩泽为风趣,蕴含深邃,说服力强。我想,这应该是古人喜欢用设喻说理这种表达技巧的原因吧。
(2)启迪性讽喻。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如庄子的《秋水》一文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它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有比较才有鉴别;告诉我们知耻而近乎勇;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自大是由于无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告诉我们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6. 说理散文如何结构
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在现实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来讲述哲理的散文叫说理散文。个人觉得,重点摆在说理上。
你首先想表达什么道理理清楚。然后开头点明你的观点。
接着可以阐述你的理由,用例子等加以辅佐。但它跟议论文又有不同,给你参考一下,如果老师没要求严格的文体,你可以借鉴古人的名作的写法。
/view/2181138.htm#sub2181138。
7. 帮写说理作文一篇
熄灭了最后的灯火,送走了最后的旅人,消磨了最后的时光。
当人生之船在激流勇进中险然地前进,当是非成败在转瞬间即逝,当历史长河在玄鸦社鼓中潺潺流动。午夜时分,我们斟起甘甜的美酒,看遍花开花落,观遍云卷云舒,我们心如止水,清明澄澈。
花在寂寞中悄然开放,在赞扬和荣誉中绽放光彩,却在鄙夷和嘲笑中落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开花落,我们始终认为这绝不是定数,荣则花开,难隐其咎,终会花落,辱虽花落,但意远悠长,终会护花再开,反反复复。 荣辱互换,我们记得。
我们记得周公,他在无比荣耀中成为了周王朝的辅政大臣,权侵四野,万民归附,然而,荣誉转瞬即逝,他从一个辅政大臣沦为了阶下囚,拘禁在牢狱之中。这对一个曾经满朝辉煌的老臣来说是多么的屈辱,我们相信,他是一心为民,一心为江山社稷为子孙后代,但是落得如此结局,却是如此的可悲可叹。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的他,他不畏屈辱所困,不为是非而愤,他“拘而演《周易》”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赤子之心可昭日月。他难道不是化辱为荣吗? 我们记得司马迁,他曾是司马谈最为骄傲的儿子,曾是汉武帝极为欣赏的才子,他的地位虽然不高,但由于才气,他获得了一般文人所无法享受到的尊敬与仰慕,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厚重的荣誉。
然而,不幸来临了,他因祸遭遇了“九耻之最辱”的严酷的刑罚,“刑不上大夫”这句古训他已烂竹于胸,但是,面对耻辱他没有消沉,为究天人之际,他苦心孤诣,为通古今之变,他跋山涉水,《史记》终于完成了,他把一生的耻辱寄托在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旷世奇书中。他成功的把耻辱变成了光荣,被世人永远传颂。
同他们相比,我们还记得一些人,他们似乎并不被我们所喜欢。 我们记得汪精卫,他作为一个军阀代表,被扣上了“政治家”的帽子,面对荣誉,他却卖国求荣,把荣誉变成了耻辱,遗臭万年。
我们记得刘青山,张子善,他们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军,面对荣誉,他们却贪污受贿,把荣誉抹上了黑色,最终处决。 花开花落,我们记得,我们要化辱为荣,争取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要说你受尽嘲笑,你可以化这些嘲笑为赞扬。不要说你受尽讥讽,你可以化这些为欣赏。
人生没有不变的河流,荣辱也是如此,今日花开,兴许明日花落,今日花落,兴许明日花开。保持自我,坚定信念,相信你的生命之花会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