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高人知道佛教放生文怎么写
一、引子 诸佛无缘大悲体,无边有情之至亲。
慈爱眸目永不闲,恒视苦难诸众生。 殊胜本尊观世音,加持无死甘露水。
无边群生得无畏,愿使寰宇泰安宁! 有为善根之极顶, 诸佛赞叹无畏施, 死里得生殊胜法, 略言放生功德文。 《百业经》云:"诸般有情之苦乐,佛说皆由业所致。
业种之因广无数,由此众生种类多。"依据经中所说,诸有情之一切善恶苦不是无缘无故生成的,也并非是如其它教派所承认的那样由造物主创造而成的,而是无一例外,绝对是业——即由业力而生。
所以业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南赡部洲是业的世界,无论做什么善恶业,都与其它世界的业不同,力量极强。
由此,谨慎思维业果,是必不可缺的。善因产生与其相应的安乐之果,而其中产生苦果的机缘是没有的;恶因产生与其相应的痛苦之果,而其中产生乐果的机缘也是没有的。
这就是因果规律。这种无欺因果的原理,是佛教所特有的观点,也就是佛教教法的总摄即根本所在(指一切法皆籍此因果论)。
那么,又怎样趋入善恶业呢?趋入之门有三种:心的造作活动(思维)即产生意业,由身门和语门中产生的,即是身业和语业。上述三种中,随便依靠哪一个,都产生业。
因此,在经论中,称身语、意为"三门"。这三门所造之业,从总类划分归纳的话,有许多种。
然而,大的恶业和舍弃恶业的大的善业,大致归纳有十种业。对这十种业深细如法取舍,不仅是趋入人天乘道之津梁,而且是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所要修习的,甚至是获得三菩提果所必须的这些道理,在《地藏十轮经》中有广述。
二、杀生之过患 十种业之中,于此想专门叙述第一业即杀生和舍此杀业之益处,及其相关之功德。 首先,从认识杀生之业的本质着手,建立所述之适时正文。
1、认识杀生之本质 杀生之业的本质是:对于对境——旁生(动物)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了想杀死的念头,而且从事杀的行为,最后断除其生命。在此结合理论而言,其整个完整的杀生过程,包括基、意趣、行为和究竟四个部分。
例如,为了设宴招待客人而想献上鱼肉,由此,吩咐饭店中的服务人员说:要准备新鲜的鱼肉。"这时,基即有情鱼;思维杀掉那条鱼,认为需要食用之时——就产生了杀的"意趣";那位宰者,在对杀生没有任何恐惧和羞耻的情况下,用刀剖开来回翻滚的鱼的腹部,用手取出内脏,活生生地在炉灶上煎烤——从事杀的"行为";此时,鱼在惧怕的惨状中,经受着撕心裂腹的剧痛以及肢体分离的苦难,在奄奄一息中断了气,血肉被端到客人面前,彻底地被断绝了生命,即"究竟"。
具足了上述四个部分,就正式地形成了杀生之业。然而,对于想杀某个有情,产生的杀的心念,或者口中说出语言,但并没有从事杀的行为的话,不会产生正式的杀业的。
不过,知道这是基即有情,思维中产生了杀的意趣,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其罪业是与此二条件之量相应的。即如是而说。
2、杀生种类之划分 一般而言,一切不善之业都要依靠贪嗔痴三毒中的任何一个而形成的。同样,杀生之业也是与这三毒的心念相联系的,因而有三种。
例如,有了想吃肉、想卖动物皮等的贪图之心和因私欲而起动念的想法,就使用那可怕的武器,掠夺在幽寂山林中,从未伤害过其它生灵,仅享受着清净水草的,而且没有丝毫罪过的动物们的生命;或者,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连对自己有恩的(草原上,畜类是对人们有恩惠的动物)牦牛和其它家畜,一点受怜心和悲愍心都没有,用绳子捆住其身体,装进汽车里,强迫它们离开了家乡的草原。它们连吃一口食物的权力也没有,饥渴煎熬,冷热交加,忍受着许多痛苦,身体也越来越瘦弱。
据说,动物回嚼(牛类等动物回嚼以消化食物,即反刍)的话,会很快瘦骨嶙峋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残忍的人们,就用刀割断其舌头,用铁钉将上下腭钉住当把它们带到屠宰场时,知道自己要被杀死,会悲哀地从眼中扑簌簌地流下泪水来。
但是,那些对此毫不动心早已神经麻木的人,仅仅为了几个钱,就将它们无价的生命给交换掉了如此等等,即是三毒中因贪毒而杀生。 怀有嗔恨的人,被烦恼所左右,就会以愤怒之心、粗暴的行为去伤害许多有情的生命。
特别是有些人,对某些动物施以残酷野蛮的折磨。例如,自己因受到老鼠的打扰,或被其偷走了食物、东西,就心怀憎恨,如果有朝一日落到了自己手中,仅仅是随便杀死,是难解心头之恨的。
所以,要在老鼠身上倒上煤油,火烧它的身体,让它"吱吱"地惨叫着,上下乱跳乱跑这种凶残的虐杀,就是三毒中因瞋毒而杀生。 有些外道认为,成为旁生的有情,是神特意赐给人的食品,杀了也没有罪过,由此即使是对自己毫无益处,也随意杀害;另有些人认为,不仅杀生无罪,而且,拿有情供养布施,是有大功德的。
从而为了祭祀死者、为了造福生者、为了治病驱鬼等等,而杀死鸡等家禽,以其鲜血行血供。这些迷信的做法所积的罪业特别严重。
还有,少数自认为是佛教徒的人,为会供和僧众献上专门宰杀的牛羊肉,造下了恶业。殊不知迎请智能慧本尊以所杀众生的血肉作供养,即如同在母亲面前杀死其子一样。
如用在僧人们的生活。
2.怎样写还愿文疏
升官之类,这也属于护法,也可以,尽量不要求自己发财,只要诚心诚意、念佛等等,表示你的诚意,并非都是佛菩萨亲自满我们愿。
磕头最少是三个,度人更多, 例如布施,灵验得多、拜佛。愿望满足了,名气更大,我们应该还愿,还愿时心要诚, 而是自己身体力行的作些功德出来, 增加对方对佛菩萨的信心,一定要还愿, 而为老母亲疾病痊愈(尽孝心)。
如果你满愿了、印经。 所以, 他们更希望本庙的香火旺盛、诵经, 这样才能较快地满足你的愿望。
许愿并不是跪佛像前磕几个头就算了。 不是佛菩萨需要,可以接引不信佛的众生许愿了,这也是护法的一种行为,佛和菩萨就会了解的。
如果在寺庙举行法事的日子去还愿, 所以我们许愿的时候,往往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也有地方寺庙的里的大护法、放生,而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如果满愿了。 佛菩萨不会加持我们的贪嗔痴的习气的。
最好是烧香, 真心为了他人求的愿。 去寺庙许愿、那位亲人度过灾难等等, 你恭恭敬敬的烧香拜佛的举动。
还愿最好是早些,可以对其他人说。
3.超度婴灵的文疏如何写
念诵经文 咒语 放生 功德回向就行了
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用这些方法!
念诵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名号连续90天、每天30到60分钟。
或抄经文----地藏经 30部 或磕头---礼佛拜忏2万个或多多放生千元
任何纸笔都行的 太多 可以烧掉同时念诵佛号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念经、佛号、咒语都可以用这个回向文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堕胎婴灵 愿你早日离苦得乐,脱
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
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
4.还愿疏文怎么写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
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
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
愿舒莲目,俯鉴葵忱。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
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
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
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仰叩洪慈,俯垂洞鉴。
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
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愿舒莲目,俯鉴葵忱。
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
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
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
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号,至囗囗日圆满。又于囗囗日, 设放普济孤魂焰口一堂。
于囗囗日,设如意大斋一堂。又以囗囗元,助 修天王宝殿。
以此功德,专祈佛慈加被,法润深滋。罪雾消而寿山耸峙, 石麟降而干蛊联芳。
又祈祖祢同生莲邦,现生眷属悉增福寿。又祈雨顺 风调,民康物阜。
干戈永息,中外协和。四恩总报,三有齐资。
法界众 生,同园种智。恭干三宝垂慈,证明摄受。
谨疏。时维天运囗囗年囗囗 月囗囗日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