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应该怎么写
散文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
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
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诗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时,往往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个哲理 这种散文诗和其他散文诗的区别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发现和表述为特点。写作是为了表述某一个哲理为目的。
4、象征式 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暗示诗意。扩展资料: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6303231得“文眼”。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
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4.品味散文的语言。
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散文。
2.如何写好散文
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
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关于写散文 如何写散文?这在我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自己的散文就向来 写不好。--自然,这不是说我写的诗更强些。
先说散文是什么?往广处说,散文是和韵文对待的,相当于英 文的Prose。在习惯上,小说游记论文也包括在内。
我没写过小说, 我虽梦想这件事,可是觉得很难。梦想之切,也和畏难之甚差不多。
我曾经发过恨,"不写小说,也得写自传",于是一气写过十万多 字的自传,可是白招了一些骂,自己看着也不满意。我的朋友吴组 缃先生看见了那第一章后,就说:写得太不具体,就像那写的两个 丫头吧,假若他写,一定写得胖瘦很清楚,叫人一合上书就记得。
我承认这话,写不具体,就不能写小说。他又说,像我写的义和拳 一段,就很生动,那是听人家告诉 ,为什么自己亲眼见的,反而 写不出呢?他问得我很窘。
可见并不是我的笔不行,而是天资上有 问题。到现在我仍然很想写小说,说不定有一天用个假名写一部出 来,倒要瞧瞧有没有这副本领呢。
虽然手生,可是眼高。普通的作品,我看不上眼。
我有一个偏 见,小说里一定要有幽默。这不是因为看了使人笑笑,更根本的原 因是艺术制作须多少站在对人生有其一种距离上。
太贴近了,不会 成为艺术。同时,既成为一个艺术品,就要有点机智(先不要说是 智慧!),机智加上同情,又站在某种距离上,这就构成幽默,大 小说家都有这种本领。
法国的佛楼拜耳,英国的戈德斯密,不必说 了,就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也何尝缺 少幽默?在这点上,我又想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来。也就因 此,茅盾的《子夜》虽然是部无可否认的巨著,可是在这点上究竟 的缺陷。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是同情和严肃,再说穿了,简要有点 衷心里的悲痛才行。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算是一个好例子。
我不能写小说,可是想到写小说,一定要这样。结构也是要紧的, 尤其是长篇。
假若说《阿Q正传》有点毛病,结构上差就是毛病。 嚣俄的作品结构好,高尔基就不如了。
还有些人觉得写小说总也有点用意的呵,不点明了,读者看不 出来,岂不可惜?说一次,还怕读者不注意,于是反复申说。更怕 读者在读完了后,只是享乐而去,就把这种叮咛置之卷尾。
其实这 些办法都不太聪明。读者哪有这样笨?画蛇添足的结果,一部好小 说敢因此贬了价。
我的手生是事实,可是假若我能写的话,一定设法避免这些毛 病。 小说之外,散文的另一种游记。
我对于游记也是有些怕。多人 人来没写过一篇满意的游记。
今天春天,。
3.怎样写散文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
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文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经讲过,“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
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
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
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
我们说,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何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
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试以他对散文《海市》开头几句的加工修改为例:初稿是:我的故乡蓬莱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致却不错。
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特别是城北丹崖山陡乱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
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只望见海天茫茫、那种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脏六腑洗得于干净净。 经过三次修改,(一、二两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从略),最后定稿发表时的文字是这样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
通过两稿比较,可以看出:两处较多的、重要的改动是: (1)将初稿中的文字:“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删去,改写成:“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由原来的十五个字,锤炼作七个字。文字减少了大半,而对蓬莱古城特点的描写,却更加准确而突出了。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 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
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
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
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 散文文体应当是清新的美好的文体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的。
就象郑振择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 如何得此清新之文体呢?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洗去陈词滥调。
一篇散文,如果文字中夹杂一些陈词滥调,就象是皎洁的夜月被云彩遮掩,澄碧的湖面漂着一些纸屑、油垢,其皎月。碧湖给人的清新之感,便消失了。
二是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文体。郑振择在《新与旧》一文里,着重谈的就是新形式的创造。
他说:我们称某某体的文艺为新的文艺,乃是说,这种文体是新鲜的,是尚待大作家去运用他的,他的声是清新的,他的形是特异的,可以使厌见厌闻陈腐文体的人,心神为之一爽,并不是说所有这种新的某某体的作品都是好的。 他的文章里,还批判了所谓“旧皮袋装新酒”的观点,他说:“我们要知道旧的形式既已弃敝而使人厌倦,即使有天才极高的人,有意境极高的想象,而一放在旧形式中,亦觉的拘束掣肘,蒙上了一层枯腐的灰色尘,把意境和文才都毁坏无遗”。
清新的文体,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具有引人人胜的魁力和长久的生命力。那些散文名字的文体,之所以使人“可爱”,甚至有不少人争相模仿,其原因就在它是“清新”的,不仅在语言文字上,务去陈词滥调,而且在构思上,结构上,描写手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
当前,我们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文体上的进一。
4.怎么写叙事散文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5.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作文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一、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结尾的方法例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又如:《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
《李闯王渡黄河》:“闯王谢了船夫,带领大军胜利渡过了黄河。”二、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在总分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化和土特产及名贵药材后,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作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如《大理石街》、《一个苹果》|《大森林的主人》等文章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我们常用的结尾法。
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三、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
四、例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四、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结尾写道:“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样结尾,老班长那种关心同志、舍己救人、忠于革命的品质便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如《海上日出》、《珍贵的教科书》、《桂林山水》、《桥》等课文均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结尾法适合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明。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五、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例如:《小马过河》结尾:“……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人家怎么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另外,如《草地夜行》、《在艰苦的岁月里》等课文的结尾均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结尾法适合于童话、寓言故事,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给读者留下思考、想像的余地。不要赤裸裸地写出来。
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作者先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接着描写“我”的心情,最后描写“我”鼓起勇气向前走的形象。
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七、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结尾“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交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这样结尾紧扣题目,照应文章的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不仅能引起读者对文章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而且会使读者受到启示和鼓舞。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认真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
6.高中作文怎么写才能更精彩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当前,对于高考作文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高考满分作文,他们无一例外地写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写作上根本不存在“写什么”的问题.难道他们有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特殊生活吗?一般来说,是没有的.要说他们与一般学生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比一般学生强,心灵比一般学生敏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造成多数学生作文课上不知道“写什么”的原因,大概就是在这里. 那么,怎样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呢? 叶圣陶早就说过,要在平时充实生活,丰富经验,增长阅历,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认识事物的习惯,养成有条理地周密地推理判断的习惯.叶老还强调,“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如果是为了写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把叶老的说法化为实践,那么“写什么”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从高考满分的优秀作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怎样思考生活的,怎样感悟周围人物的,怎样体验美好人性的.从这一切,我们不难获得关于“写什么”的启发. 而对于“写什么”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考生来说,“怎样写”则是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了. 关于学习“怎么写”,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就是说,应该从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去学.在中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大都是这类作品,它们应该是我们学的重点.最近几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作品,也应该作为学习“怎样写”的对象.从这些作品中,学习作者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谋篇,怎样遣词造句.平时人们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的. 同学们不妨带着写作中的问题去阅读经典作品,如**熙先生所说:“重要的是得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照这样写是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如果不如原文,那是为什么?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一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 然而,在自己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换言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
7.怎么写好作文
lz好,现在很多学生也许或多或少都厌烦写作文,不仅是因为字数,关键是怎么样写,没有素材,当然下不了笔,还有假如写不好老师也会批评,那么怎样写好?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写作文只是为了交差吗? no,写作文假如只有这个目的,那我建议最好不要搞这一项了.写作文的目的你要明确,你要想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不是浑水摸鱼交差便罢.下面你就要多多阅读了,多借鉴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思考他们怎么写的,学习好的修辞手法,善于总结自己的不足,择其善者而从之.你说的背诵也不是不可以,适当背诵一些优美词句,但不是写的时候照搬硬套,要学会其中的方法,这样才能有帮助.我们老师以前就是这样教我们,你可以把句子摘录下来,没事多翻看.像2楼朋友说的,你可以先写日记找找感觉,日记就无所谓好坏了,是写给自己看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抱怨之类的都能写进日记,但切忌,千万不要写流水账!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水平,还会退步.写作文要多练习,我小学六年级时老师叫我们每天写一篇作文,500字,可能很多学生都受不了,刚开始我也很烦恼,后来渐渐发现了奥妙,写作文不难!你要善于联系生活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感想,写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你应该能发现写作文真的不难我更觉得这是一种乐趣,自己的想法能用笔写下,多有趣,作文其实就是生活的延续,不过是换了种方法,记录你的成长,以后回忆起来会格外有趣总之写作文就要多练,我自己就是小学时练得多,现在才会觉得游刃有余,只要你用心去写,一定会明白的,积累素材,多看多读,还有明确目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