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集后记的写法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2.以古诗为主题的诗集前言和后记
我们前几天也做叻撒、
希望你不要照抄我的、
品、历史的源远流长
品、bai人生的du酸甜苦辣
品、世间的万物百态
品、诗歌的意欲缠绵
品、生活的百转千回
品、我们的传奇梦想!
以上我前言
这个估计不适合你叻叭、zhi我的诗集几乎都是春的。
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和暖dao的气息,奏响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在古诗中,我们品出历史中的春,人生中的春,世间中的春,诗歌中的春,生活中的春,还有那属于我们的版春!春天是诗的世界、花的海洋,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共同品那“春”。
轩独创、勿抄袭权、抄袭者灭10族。
3.古诗的前言和后记怎么写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对书稿的介绍,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适用范围、编写方法(如果是工具书、手册,还应写清楚使用方法)、编者分工、审校人和作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切忌采取把书中每一章的章题抄一遍、然后再说一下读者对象的这样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他序是由权威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比如说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题材的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都可以
只要和你写作的开头、经过、结果有关都可以。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
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4.怎么写古诗集的后记啊
离情别绪nbsp;送杜少府之任蜀川nbsp;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nbsp;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nbsp;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nbsp;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nbsp;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nbsp;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nbsp;(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nbsp;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nbsp;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nbsp;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nbsp;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nbsp;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nbsp;(二)、描写夏的古诗词nbsp;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nbsp;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nbsp;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nbsp;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nbsp;(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nbsp;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nbsp;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nbsp;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nbsp;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nbsp;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nbsp;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nbsp;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nbsp;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nbsp;(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nbsp;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nbsp;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nbsp;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nbsp;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nbsp;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nbsp;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nbsp;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nbsp;1、nbsp;带“花”字的诗句nbsp;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nbsp;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nbsp;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nbsp;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nbsp;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nbsp;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nbsp;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nbsp;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nbsp;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nbsp;2、nbsp;带鸟的诗句nbsp;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nbsp;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nbsp;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nbsp;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nbsp;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nbsp;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nbsp;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nbsp;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nbsp;3、nbsp;绘虫的诗句nbsp;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nbsp;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nbsp;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nbsp;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nbsp;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nbsp;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nbsp;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5.诗的后记怎么写
壮岁歌吟自小诗[代后记] 雅 鲁 若论起来,这本书也该算是穷则思变的产物。
二○○三年春夏之际,日日想着“非典”疫情,比较多的关心着国事民生,自己的事倒淡漠了。躲在河北小城固安的寓所里,每日听罢疫情播报,百无聊赖之际,便读杜甫,做些 似是而非的旧体诗,很是郁闷。
后来,各地情形不断地好起来;再后来,疫情终于解除了。为此,还有诗纪念。
诗前有序:“春,京津穗晋冀内蒙等地逢疫,曰萨斯,国人甚恐。此百年不遇之灾,天乎?人乎?又,余客中避疫,新制薄荷饮,以茶、白糖、薄荷糖三物调和而成,饮之,齿颐间若有清风。
另,新尝苤蓝丝,以苤蓝为细丝,调以盐醋,入口爽脆有声,真佐酒物也。”诗曰: 运至凶年逢大疫,闲愁暗上老头皮。
疏狂每有惊人句,散淡常无更短髭。 自制清心薄荷饮,新尝佐酒苤蓝丝。
穷通已付糊涂案,了断须烧一片龟。 ――《 固安行状之四 》 于是,自己的事情又凸显出来。
还是想那个老问题:该做点什么吧?教书是早就决计不干了,先前在京城的两所中学里是教过的,感觉是,给富裕地区的子弟做教师,多半都是在做着保姆兼保安的事,教学本身的研究无心顾及,若说有,也是略胜于无。有一阵子,幻想开个书屋,清净,闲散。
又一想,那份冷寂,怕也耐不住;更何况收益还在不可知之数。体力劳动者也当不得,自小到大,终是四体不勤,如今早过了不惑之年,忽而要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去做事,先就觉得可笑。
将种种不愿做或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排除之后,忽而发现,眼前几乎已没有自己可做的事了。不做事是绝对不行的;于社会,于家庭,于自身,都无法交代。
是有一首歌叫作《从头再来》的;但是,不惑之年已过,从头再来,谈何容易!这么迁延着,秋,不知不觉的又来了。 心事觉来频对镜,分明昨夜上眉头。
连宵雨霁红花老,九月风吹绿树秋。 扼腕只缘增马齿,听鸿不必更高楼。
霜天雁送寒声远,半作闲愁半作幽。 ――《再忆二○○一年秋闲居海淀辛庄》。
6.古诗集后记的写法
后记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
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
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
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
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