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理散文怎样写
其实要写好散文,先就要多读,多看,多想,多练笔。
首先多看别人写的精典散文,学习名家的形散而神不散,散中带哲理,美文传天下。前面的朋友也说得对,用心去写,情融于中,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用情不专可以撰文呢,所以要花精力,花心思,静下心,苦用功,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呤,写散文也一样。
文字首先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表示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当文字可以用来组织文章时,当然,它承载的是更高度的人类文明。
当我们这些人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热衷于用文字来写作,将一个个文字串接起来,而且将它呈现在别人面前时,也许我们不会想到“传播文明、承载精神”之类的词语,但我们至少应该想到,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用着祖先发明的文字,是用来叙事说理、传情达意的,当我们赋予它们内容涵义时,至少应该是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当我们将它公布于众,它已经具备了传播功能与社会意义,我们的文章应该追求给人的愉悦的享受、阅读的美感、思想的启迪。
这样,我们在写文章时,我们就会以一种庄严的态度,而不会私自滥造一些空洞无物的文字垃圾、精神糟粕,肆意的写作,肆意地对待我们的读者。这样我们在选择题材时就会有所取舍,悲有悲的情,喜有喜的愉,那些庸俗之至、污秽不堪的东西,就应该从我们的笔下剔除出去。
当然所有能担当起开拓思想、提升精神、启迪智慧的文字,具有了更高的社会价值,是一定会受到人们的肯定与喜爱的。 当然怎样写好散文是一个很大的范畴的问题,许多作家写过,理论家写过,写得十分经典与精彩,我想我们都是应该感受和学习的。
而我只是一个写作三年的普通作者,但我可以以自己写散文及对散文积累的一些见解,写下来,以求与更多的朋友一起进步。 对于怎样的散文是一篇好散文,我至今赞同作家赵丽宏所说的一句话:“好的散文,应该是知、情、文并重。”
“知”是知识性、思想性,“情”是情感、真情、情趣,“文”指个性与表述的方法。一篇文章,它有了一定的知识性或思想内涵,作者心中有了真情实感,然后用一种良好的表达方法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了。
要如何做到这三点呢,我想这是每一个作者不只在写作中,更要在生活中积累、感悟、升华、提高的。因为题材的不同,文章可能会偏重于三点中的一方或二方(当然好的表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文章偏重于知识性,偏重于思想哲理的阐述,有些则偏重的情感与心灵的呈现,文章有高下,境界有高低,这其中的一点就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去努力做到,这是不容易的。
而要将它们结合起来,创作一篇好的作品,更是要求作者有极高人格素养与文学素养,绝非易事。试想一个自己整日陷于苦闷之中不得解脱的人如何能写出思想上乘的作品,给人精神的滋养呢?所以为文先为人,这就是一个真理。
而思想的深入与粗浅,见解的成熟与幼稚,题材的狭小与广博,体现在思想性散文中,又可以分出文章的平凡与出众来。也可以说是小家与大家的区别所在了。
而一个感悟或一个哲理,或许要作家用一生半生去揣摩,这其中的功夫,应该不只是笔下的。而情感真情写出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文字才不会流于平泛。
情感有浓郁有深沉,表达有含蓄有奔放,这造就了不同的表述风格,都可以成就好散文,但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同没有灵魂,徒有一张或白或彩的糖果纸,却索然无味。当然这其中包括很平淡没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华丽却空洞的语言。
表述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人的文风,也是千差万别,没有定的标准,都可以成就好文。一个人的文风因为题材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同一件事,同一种感情都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就散文的构图,有写实、写意、象征、怪异、意识流之分,而散文的文情,又有沉郁、冲淡、冷峻、欢欣之别,我想一个好的作者,他自然能形成自己的表达的特色,驾轻就熟地依据自己的题材,于无技巧的自然天成中将散文写得圆熟精彩。当然这其中的功夫下在哪,大家应该是明白的。
这其中包含个人的天赋与悟性,还有各方面的积累。 其实任何一个小的话题都可以成为一个主题,都有着很深的学问等我们探究。
如散文的审美印象储蓄、散文的灵感引爆与审美印象捕捉、散文的构图设计、散文的文情,再言散文的语言、散文的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文格与人格,再如散文的游记、散文的亲情、散文的叙事、散文的说理怎么写,每一个主题又有着许多更多的小问题,有着潜藏不尽的学问。我想说的是,我们所知道的还很少,究竟要不要学散文理论,学多少,怎么学呢,我想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或许我来抛个砖,希望能引来玉吧。 由我自己而言,我是看了少数的理论,也是粗看,看一些人的作品,不喜欢的怎么有名都不看。
我觉得理论适当看有有必要的,但也许关键也只是几句话的启迪。多看好文或名家之作肯定是好的,能开拓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潜移默化中得到许多熏陶,也提升了自己。
追问: 给点实用的行不?您回答的这个和 哲理散文 有关吗?(づ ̄ 3 ̄)づ 回答: 如何写 哲理散文 一、优化 整体结构。
2.如何写哲理散文
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其开头没有鲜明开头,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但除了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之外,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优美。杂志《读者》中有许多哲理散文。《一沙一世界》将哲理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实例如:茶韵人生
一片绿叶在杯中缓缓漂流,一如岁月缓缓飘落。缕缕清香无声地从唇边滑落,就像思思往事在时空中静静地流淌。我喜欢看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沉浮;我喜欢欣赏杯中飘起的云雾,陶醉在那茶水的芳香中,看着茶叶慢慢地旋转,觉得是看着另一个世界,也许这里面也有无数的忧伤与喜悦;也许这也正是那茶香无限韵味的因缘;也许这也正是它能令人心情愉悦,超凡脱俗的原因。
茶叶是有生命的,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慢慢地感受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的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但又是那样的微妙,当把他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献出自己的精华来完成自己的全部价值。一泡,恰恰没过茶叶,洗净茶上历史的封尘;二泡,除去浮躁,保持香味,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沉了又浮,浮了又现,从杯中溢出。安静与舒畅自然地流淌在心里,情感里;三泡,尽显其色,其韵,就像多情的女人,成熟中体现高贵,简单中表达完美。
茶如人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杯杯清茶从唇边流过,人生一世,历经不同的阶段,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有谁敢说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杯与人生相对应的茶,每一杯都能品出人生百味。不管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茶,你都要用心去品味,因为茶的保质期短暂,而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的这一杯茶,虽然不是那么香甜,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定能品出这茶韵悠远的芳香。
3.怎样写哲理性散文
写作技巧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
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散文的写作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
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 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
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
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
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
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
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
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
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
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
4.人生哲理散文怎么写 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
通俗地说,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
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阅读好的哲理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懂得生活的智慧,学习处世的经验,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5.哲理散文可以写什么
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
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关于写散文 如何写散文?这在我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自己的散文就向来 写不好。--自然,这不是说我写的诗更强些。
先说散文是什么?往广处说,散文是和韵文对待的,相当于英 文的PROSE。在习惯上,小说游记论文也包括在内。
我没写过小说, 我虽梦想这件事,可是觉得很难。梦想之切,也和畏难之甚差不多。
我曾经发过恨,"不写小说,也得写自传",于是一气写过十万多 字的自传,可是白招了一些骂,自己看着也不满意。我的朋友吴组 缃先生看见了那第一章后,就说:写得太不具体,就像那写的两个 丫头吧,假若他写,一定写得胖瘦很清楚,叫人一合上书就记得。
我承认这话,写不具体,就不能写小说。他又说,像我写的义和拳 一段,就很生动,那是听人家告诉 ,为什么自己亲眼见的,反而 写不出呢?他问得我很窘。
可见并不是我的笔不行,而是天资上有 问题。到现在我仍然很想写小说,说不定有一天用个假名写一部出 来,倒要瞧瞧有没有这副本领呢。
虽然手生,可是眼高。普通的作品,我看不上眼。
我有一个偏 见,小说里一定要有幽默。这不是因为看了使人笑笑,更根本的原 因是艺术制作须多少站在对人生有其一种距离上。
太贴近了,不会 成为艺术。同时,既成为一个艺术品,就要有点机智(先不要说是 智慧!),机智加上同情,又站在某种距离上,这就构成幽默,大 小说家都有这种本领。
法国的佛楼拜耳,英国的戈德斯密,不必说 了,就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也何尝缺 少幽默?在这点上,我又想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来。也就因 此,茅盾的《子夜》虽然是部无可否认的巨著,可是在这点上究竟 的缺陷。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是同情和严肃,再说穿了,简要有点 衷心里的悲痛才行。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算是一个好例子。
我不能写小说,可是想到写小说,一定要这样。结构也是要紧的, 尤其是长篇。
假若说《阿Q正传》有点毛病,结构上差就是毛病。 嚣俄的作品结构好,高尔基就不如了。
还有些人觉得写小说总也有点用意的呵,不点明了,读者看不 出来,岂不可惜?说一次,还怕读者不注意,于是反复申说。更怕 读者在读完了后,只是享乐而去,就把这种叮咛置之卷尾。
其实这 些办法都不太聪明。读者哪有这样笨?画蛇添足的结果,一部好小 说敢因此贬了价。
我的手生是事实,可是假若我能写的话,一定设法避免这些毛 病。 小说之外,散文的另一种游记。
我对于游记也是有些怕。多人 人来没写过一篇满意的游记。
今天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