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中祭祀祖先的祭文怎么写
缅怀先祖恩德,永世不忘;继承祖上基业,后继有人。
酹酒墓前,祭告列祖列宗: 祖母携子,江西渡江; 迁居斟灌,远祖湖茫。 四世国宰,阴德善行。
五世汝英,肇起科名。 六世适祖,远官内黄; 李迥侍郎,位列朝堂。
七世懋祖,钦点翰林; 李朴县令,名垂南漳。 八世炎祖,龙安知府; 李琬睦族,宦游浙江。
九世封祖,威镇湖广, 湖北巡抚,刑部侍郎; 李城李墉,临江宜昌。 李铎翰林,金鳌进士; 十世李鋐,广西布政, 顺天府尹,宗人府丞。
十一世治,兵备西宁; 知府景沆,潮州惠政。 十二树基,禹州道员; 兄弟树蕃,同官河南。
十三照岱,江西厅长; 云第怀琛,同为六品。 十四麐选,长州知事; 民国克俭,中将军衔。
十六建梓,创建八支; 十七正师,耀辉瑞之。 贫有书香,贵不贪赃; 列祖功德,百世流芳。
斟灌李氏,发奋图强; 上进治学,耀国显邦。 2010清明节祭祖祭文 ——子孙敬上 呵呵,不知道行不行。
2.清明祭祖的文章怎么写(祭祀老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因此有专家、人大代表呼吁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不过,在科技理性成为人们基本意识的今天,推动清明节法定化,有必要对祭祖的传统进行厘清。祭祖并非承认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动。
否则,祭祖传统就会同民间的鬼神信仰相混合,对亲人庄重的纪念,将异化为迷信活动;以前的祭祖活动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将其迷信化是主要原因。在今天“传统重建”的努力中,如果不能避免流俗,将会使祭祖传统重新误入歧途。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3.丧事祭文范本
某年某月某日,竟成了某某某的忌日,悲由心生,肝肠痛断,神智昏厄。特赋祭文一篇,致祭某某某灵前。
回想往日,犹见慈容面,神采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别,青山依旧,故影还熟,某某某却已驾鹤西去!古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乎!痛哉!岁无情而思欲追,忆我幼年,父母杂事琐碎,无暇顾及,托某某某照看。长忆幼时,相伴而眠,每夜盖被哄睡,唯恐惊之冻之,偏袒爱护,缝补叮嘱,无微不至,视若掌上明珠。每每若此,惟凄凄然,不感言陈。今仙踪渺渺,过往种种,一一难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泪下,感无以为报。
某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怎能识得半字,而能明礼数,一生操劳,全为家庭。沧桑历尽遍,饱尝黄连苦,走过风雨春秋,书写坚强二字。某某某之德远近皆闻,和睦亲友,敬重乡邻,口无是非,正直为人,善如西天如来,形似菩萨观音。每日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抚养子女,身兼美德,持家有方;无欲则刚;默言慎行,处世以宽;育人以正,待人以诚。儿女立业成家,开枝散叶,孙辈众多,再帮及抚育,期间辛苦,不与外人知。某某某西去矣,魂兮归来!悲呼不应,祭之不食,纸灰飞扬后背寒,寒风袭袭心如刀剜。
树死能有返青日,人亡不能再复还,今日一别,再无相会日,逝者已矣,生者追思,寄语薄纸,乞在天有灵,庇佑子孙,平安康健。
什么是祭文:
文体名。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4.家中祭祀祖先的祭文怎么写我家安了祖宗灵位,我每年每月初一十五及
缅怀先祖恩德,永世不忘;继承祖上基业,后继有人。
酹酒墓前,祭告列祖列宗: 祖母携子,江西渡江; 迁居斟灌,远祖湖茫。 四世国宰,阴德善行。
五世汝英,肇起科名。 六世适祖,远官内黄; 李迥侍郎,位列朝堂。
七世懋祖,钦点翰林; 李朴县令,名垂南漳。 八世炎祖,龙安知府; 李琬睦族,宦游浙江。
九世封祖,威镇湖广, 湖北巡抚,刑部侍郎; 李城李墉,临江宜昌。 李铎翰林,金鳌进士; 十世李鋐,广西布政, 顺天府尹,宗人府丞。
十一世治,兵备西宁; 知府景沆,潮州惠政。 十二树基,禹州道员; 兄弟树蕃,同官河南。
十三照岱,江西厅长; 云第怀琛,同为六品。 十四麐选,长州知事; 民国克俭,中将军衔。
十六建梓,创建八支; 十七正师,耀辉瑞之。 贫有书香,贵不贪赃; 列祖功德,百世流芳。
斟灌李氏,发奋图强; 上进治学,耀国显邦。 2010清明节祭祖祭文 ——子孙敬上 呵呵,不知道行不行。
5.祭奠文书怎么写
拜托,你也给点分啊!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地运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降、哀悼死亡等方面,而以哀悼亡逝者为主。
本书所收祭文也以哀悼逝者为主。祭文在写法上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有韵的四言为正体,其他为变体。
这种文体发展到后来,正体和变体交互使用,其中变体的使用更为灵活,成为主要的文体。这本书中所选的祭文,正体和变体的两种文体也都具备。
祭文一般格式及范例 祭文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
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一、起车祭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维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孝侄妇○○,孝侄女○○,孝侄婿○○,孝孙男○○,孝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孙男○○,孝外孙女○○,孝曾孙男○○,孝曾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曾孙男○○,孝外曾孙女○○等,依此类推。
例二: 维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谥(名)○○(姓)○公(或氏)之灵曰:牛面卜筑,冥宅攸宜,吉辰方届,神明莫留,灵车既驾,我心伤悲,(缓减绞丝旁)方启行,佳地安居,荐此牲礼,实用陈词 谨告 或:谷辰方屈,神明莫留,灵柩既驾,涕泗交流,佳城住处,安居宅幽,谨陈牲礼,备荐庶馐 谨告 二、掩土安葬祭文 墓地下棺掩土安葬之祭文 卜兹吉地,此山其名,秀峰西障,磁屿东茔,台山后拥,云格前涌,揽其形胜,山川有情,援(减提手旁)建佳城,恭筑经营,牛眠马鬃,焕然峥嵘,乃择吉旦,安葬亲灵,形骸归土,大事告成,凭依木主,赫耀神明,谨具牲礼,因荐微诚,如其在上,昭格馨香,俾我孙子,椒实蕃盈,五福萋有,大振家声 尚飨 三、安葬祭墓文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 ○公(或氏)之神曰,告辰在兹,安葬已毕,大事勉襄,哀慕无告,形隐(穴屯)(穴夕),神返家室,敬陈薄礼,聊表子职,伏祈鉴格,百事永吉 尚飨 四、安葬祭后土文 例一、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主祭○○○(姓名)等谨以牲礼庶馐果品香(木旁者)之仪,敢敬告于 本山司土福德之神曰:山川毓秀,英豪挺生,何在形胜,为神最明,凭依有德,鉴纳匪轻,相兹福地,乃建佳城,工力告竣,(次米)洁酒清,来享来格,保佑丹诚,(缓减绞丝旁)降(示旁乍)胤,振我家声,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例二 择兹吉地,安葬先茔,惟祈保佑,(宝盖是)赖神灵,敬陈牲酒,昭鉴我诚,德及孙子,(冬下双虫)斯代(庚贝),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五、回主安座入龛文 (穴屯)(穴夕)既安,大事已成,赫赫神主,迎归家庭,新龛?建,焕然文明,恭(牙走之底)入座,妥我先灵,凭依有在,覆庇幽冥,济济孙孙,蕃衍盈升,或遂于利,或成于名,兹洁酒清,拜告陈请,父(或母)其来格,鉴斯馨香。 谨告。
6.清明节祭祖作文怎么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我们坐着叔叔的小轿车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公路两旁,往常常见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无几。我们先来到了镇上,在镇上,我们买了:馒头、猪肉、纸钱、蜡烛、香、黄纸
之后我们又乘汽车沿着乡间公路到达了老家。
到了老家后,我们顾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来到祖坟前,爷爷把准备好的馒头和猪肉都贴上了红纸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后我们把许多的纸钱放在后面,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我们又把香点燃,磕头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学习和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
节节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风顺,全家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祭拜完以后,爷爷再把蜡烛插在两旁,把两张黄纸用石头压在墓碑之上。再把猪肉和馒头拿走,进行下一个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于年代太久远,上面长满了花草,无奈,爷爷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机点燃花草。火助风威,风借火势。火浪卷着黑烟扶摇直上,下面则是纸钱飞舞。在这种情况下祭拜,别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寒食野望吟》: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提着篮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后,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遗像前,爷爷把剩余的纸钱等祭拜用品都烧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饭后,我们就乘车回去了。
7.清明节祭祖中的祭文如何写
维公元X年X月X日,农历XX年,X月X,值清明节。松树X姓族人,谨以果品佳肴、香帛冥金之仪,致祭于始祖墓前,凭吊始祖X公讳氏人,告慰列祖列宗曰:
明洪武初,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立村,迄今计六百余载!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家兴族旺,数千人口遍及华夏,无论从农、从工、经商、从医、从教、从政,皆事业有成,和谐美满。此乃先祖保佑之功德。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为了继承先祖之优良品德,不忘始祖之福泽佑护,感激先辈之养育教诲。常念始祖之恩德永垂。今全族齐聚,祭奠始祖,修墓立碑,以表孝意!
清明良辰,举全族凭吊。列果陈香,共祭始祖在天之灵,后辈子孙将继承始祖美德,让始祖理想化蓝图。愿始祖含笑九泉,佑全族显贵昌荣。
树有根则旺,水有源则流。李氏家族立碑续谱,族人凝聚。数千同胞后裔,血脉相通,将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增强团结,力图振兴。为始祖争光,为族谱争辉。
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吾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为家族共兴,李门昌隆,共创美好未来。
清明祭祖,思绪悠悠。藤蔓千里,皆出一源。家族盛衰,匹夫有责。现政通人和,吾辈当育人锻才,孕吾族之栋梁。一个诗礼之族、仁义之邦的李氏家族定会彰显。吾辈将告慰于始祖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伏维尚飨
8.祭祖的时候用的祭文怎么撰写
祭文的格式内容: 1.标题。
写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
风雨无阻。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
呜呼哀哉! 尚飨!以上是在网上收集的,总得来说,祭文还是比较难写的,不但要情真意切、符合规矩,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要非常高(参照祭文范例自己感受。
)。
楼主这样自己写祭文恐怕会非常辛苦。
不过想弄个祭文,把祭祖仪式办的规范庄严一点的话,也有办法。
可以试试上网在“慈恩天下”里祭祖,里面设置了很多种仪式,供奉、烧纸、大型祭祖、拜佛……各种,祭文是准备好的,有祭奠祖辈、朋友等等不一样的选项,在仪式上会有语音朗诵,流程也比较规范隆重。心诚的话,祖辈会收到你的心意的。
9.清明文明祭祀的征文怎么写
今天是星期六,天气晴朗的很,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外婆家给我的曾外祖母和曾外祖父上坟,也可以说是祭祖。到了外婆家,吃过中饭,我们便出发了,同行的有外公、外婆、阿姨、表妹、舅妈。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坟在一座低矮而又苍翠的小山上,从山顶到脚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残破的青石台阶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两旁是青草野藤,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坟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很窄,杂草丛生,妈妈告诉我她的奶奶是一个很慈祥很和蔼可亲的老人,妈妈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时,我们边走边拔艾草,妈妈说要给我们做清明饺吃。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时,我们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伤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时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们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净,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来和粉,弄好后,我也学着爸妈的样子一起做艾饺,先是做了一头活灵活现,大耳朵呼扇的小猪,可爱极了。不出一分钟,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馅小猪。接着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皮薄馅多,所以被“撑”破了。
这是快乐的一天,是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