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古诗改写的记叙文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今天,又是阳光灿烂。杜甫在梓州已经住了很长时间,他们一定是因安史之乱而逃到这里的。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可毕竟是自己的家乡那样亲切、舒服。
杜甫出去游玩。细心的他马上发现今天这里的人不同于平常,都流露出喜悦之情。杜甫一打听才知道唐朝军队胜利端了敌人的老窝,那些失地自然而然也就恢复了统一。从此没有了战争。
谁不希望战争早日平息,还老百姓一个安安稳稳的生活呢?因此,杜甫喜不自禁,高兴得哭了。而且哭得很厉害,整个衣裳都哭湿了一片一片。
再看一看跟随而来的妻子和孩子,他们俩的愁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
因为杜甫非常喜爱家乡,迫切想回去,高兴得一路小跑回到家。跟随的仆人看主子这么高兴都问为什么?等他们知道收复失地的事时也十分高兴。
杜甫胡乱将诗书一卷的行为代替了平时通情达理的样子。就是,遇到这样的事谁能不高兴呢?
大白天杜甫放声歌唱,不过,他又想到现在是春天,正是回家的好时候。因此,他马上拟好一份回家计划:先穿过巴峡去巫峡,到了襄阳弃船去洛阳。
趁着高兴劲,身为诗圣的杜甫,大笔一挥,写下诗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是啊,战乱平息,自己又可以过上安定生活,对谁来说不好?希望战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还老百姓一个幸福的家园!
2.作文: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记叙文600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
望采纳
3.一首古诗改写记叙文(要第一人称形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天,刘长卿赶赴一个偏远的地方办事。
走着走着,突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北风呼啸着,雪花在空中盘旋,顿时,地上、树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刘长卿缩着头,弓着背,顶着风雪,独自行走在空旷的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长长脚印。他加快的脚步,想多赶一段路,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幕已经降临。
刘长卿无奈地抬头向远方望去,苍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遥远。他又冷又饿,再也无法在大雪中行走了,只好找地方投宿。
不远处一所茅屋出现在眼前,厚厚的积雪,似乎将把茅屋压垮,一阵风吹来,雪花在茅屋上空乱舞,那破旧的柴门发出吱吱的响声。他欣喜若狂,走近茅屋,轻轻地敲了敲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来开门。老人把刘长卿迎进了屋。
刘长卿见屋内一贫如洗,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他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老人捧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开水,让他先暖暖身子,然后端来几块红薯,给刘长卿充饥。
刘长卿吃过饭,道过谢后,就在一块破门板上躺下休息。 屋外仍是北风呼啸,偶尔听见树枝断裂的声音,远处狼嚎的声音,这让刘长卿有些害怕,不敢入睡。
夜深了,门外传来狗叫声,由远到近,原来老人的儿子打猎归来了。刘长卿听见他们父子俩低声交谈的声音:“今天这鬼天气,我在山中从早上一直转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猎物。”
猎人丧气地对老人说道。 刘长卿听了,无比同情地叹了一口气。
他心中感慨万分,起身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名诗。
4.古诗改写(记叙文)680字左右
我为了求学出仕来到洛阳,已经离家很久了。
平日里闲暇时,对家中的亲人本就万分的思念。如今秋风乍起,黄叶飘落,睹物思人,倍感伤情。
有道是“落叶归根”,黄叶飘飘荡荡的飞落树下,以身作肥以报树恩,而我又何时才能回去家中与家人团聚,陪伴妻儿,奉养双亲呢? 秋风萧萧,中秋将至,无奈关山千重,我真恨不得胁生双翅飞回家中,可如今学无所成,仕无所出,又有何面目就此回去面对父母亲人。满腔的思念只能寄予鸿雁了,但是提笔之间,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孩子长得有多高了?妻子是否又添了几分憔悴颜色?双亲在我远游之时已经是雪染双鬓,如今身体是否安好?哎!仓促之间,尺长薄纸,又如何能诉得尽我无尽相思意,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竟无法收得了笔。但无论如何情虽无限,言有尽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得有停笔时候。
将信装进信封里,抚来摸去,复又取将出来添作数言,终于还是封上了信。明日便有同乡回乡去,须得将信托他将信带回家去。
离乡多年不知家中是否一切安好,想到此我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天快亮时才迷糊入睡。小憩片刻便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带着信去送同乡。
见到他后,直送他出了洛阳城,分手在即,我们互道珍重将信交给了他,望着他转身远去。突然又想到还有一些要紧事没写全,忙又追上,取出信来,添作数句后方才又将信封上,又如此这般仔细的叮嘱托付了一番,始才又分手作别,直往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回乡的路途上,我还是呆呆望着前路,仿佛能顺着这条路能看到家乡的娇妻爱子,皓首双亲。
5.描写离别情景的古诗选一首为作文题材写一篇记叙文500字 怎么写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秀才帽的人,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观赏眼前的一片美景。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李白。
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随后就出现了李白的好朋友汪伦。李白看到了汪伦便马上走上去与他相会。汪伦拍了一下李白的肩膀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要走了,要不是我发现的早,恐怕现在见不到你了。”
李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个重兄弟情意的人,我不愿看到兄弟为小弟的离去而感到伤心,所以才写下离别信给你,谁知你这么早就发现了。”
汪伦听后,连忙拉住李白说:“李白兄,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不如在小弟家多休息几日,李白兄你是否赏光啊?”
李白为难地说:“不是我不赏光,而是我在兄弟家已逗留多日,你又这么好客,我已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
汪伦还是不肯放弃,连忙又说:“李白兄,你在家中反正没有什么事,还是再在我家多留几日吧!”汪伦见李白还是没有做出决定,便又说下去,“是不是小弟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周?还是兄弟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啊?”
李白见汪伦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回话说:“不是你的错,要错还是得怪我。谁叫我是一喜欢四处旅游的人,从而养成了四海为家的习惯,我已在兄弟家待了这么久,也是我归去的时候了。”
汪伦听了李白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一丝伤心的神情。李白看了看天色,说:“汪伦兄,现在天色不早,你还是回去吧,我也应该走了。”
汪伦见没法留住李白,便深情地说:“好吧,那就后会有期吧。”
于是,两人就地握手告别。李白站在船上,看着多情的汪伦,就吟出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把古诗《月夜》改写成150字的记述文
我刚整个,给学生用的,发给你参考。
习作要求 1、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把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具体连贯地写下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 3、题目自拟,也可立题为“改写古诗《xx》 同学们谈一谈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生1: 我认为本次习作的体裁从形式上由诗歌改变成了记叙文。
生2: 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
生3: 借景抒情的古诗重点是景物描写,抒发情感;叙事性古诗重点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叙事完整。 师:同学们对习作要求理解得很好。
古诗改写就是对古诗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诗词句子更具体、更加通俗易懂。(板书:形式:古诗 记叙文 内容:保留原意 适当想象) 那么怎样进行古诗文的改写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读例文、学方法。
(学生齐读) 三、例文引路 (一) 师:请看第一篇例文。《改写暮江吟》。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诗人就江边所见,摄取残阳铺水和新月两个小镜头,把黄昏的奇景和月夜的风光组成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立体感的秋江图景。
意境优美。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改写的呢?请看大屏幕。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暮江吟》) 暮 江 颂 ——《暮江吟》改写 落日渐瞑,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大地。 太阳脱去了那件耀眼的外衣,披上了鲜红的披肩,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美! 清澈的江水宛如一面镜子在余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水波,太阳的倒影也随之颤动,犹如一位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 江边一棵棵垂柳将她们长长的头发伸入水中,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公主,扭着细细的腰肢,摆着那翠绿的裙摆在岸边与水中的太阳比美。
可惜他们没有分出输赢,反而把江水映得半红半绿,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江边的花儿虽然没有那么婀娜,却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站在岩石上,放眼望去,轻轻的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异常神秘;灯花通明的村庄像一只只萤火虫成群结队,雾的朦胧使江、地、天连为一线。啊!多么美的九月初三之夜呀!鸟儿在山前啼鸣,田野里散发果香;露珠儿酷似晶莹的珍珠;隐月好似一把精美的弯弓,就连落叶上都写满赞美,风儿都在唱着赞歌。
我爱你这让人陶醉的暮江! 师:写景类的古诗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情与景不可分离,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无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二) 师:绘景类的古诗同学们领会了它的改写方法,那么叙事类的古诗应该怎样改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赠汪伦》的改写。 这是一首歌颂友情的叙事诗。
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自古以来,别离的气氛是哀婉凄凉的,很少有欢声笑语。
可是诗人却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气氛。表达出朋友间的一片深情和临别祝愿。
请看原文及改后例文。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赠汪伦》) 送 别 ——改写《赠汪伦》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
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
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 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
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 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
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 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
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
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
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
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
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
7.请以一首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首先,读唐诗可以让我认识很多字。
记得读王维的《鹿柴》的时候,我因为早就认识了火柴的柴,于是就读鹿柴(chai),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才知道这个字也读zhai。是寨子的意思。
后来,在读李益《江南曲》的时候,第一句是“嫁得瞿塘贾,”我认识最后一个字是jia,可妈妈说我读错了,我仔细一看才看清楚,这个字的注音是gu,我很奇怪,这个字明明就是jia字,怎么读gu呢?一查字典,才明白原来这个字是多音字。gu的意思是商人的意思。
就这样,我认识很多原来不认识的字,懂得多音字的另一个音和意思。 唐诗的韵律很押韵,读起来感觉琅琅上口,妈妈说这叫韵律美。
像唱歌一样。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里边的晓、鸟、少都是押的ao韵,像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边吴、孤、壶押的是u韵。
妈妈教我说:“只要能够把握住韵脚,读起来非常好听,也非常容易背会。”我按照妈妈给我讲的去读、去背,果然觉得好背多了。
不仅如此,唐诗还告诉我很多道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金缕衣,就问妈妈。
妈妈说是用金线织成的衣服。我一听,觉得很惊奇,金线织的衣服,那得多贵啊!妈妈说,杜秋娘就是为了劝我们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写得这首诗,咱们来读读吧。
就这样我认真学习了这首诗。这才知道,再贵重的衣服,在奢华的生活,都不必去珍惜,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美好的时光,应该抓住少年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不学习,到老只能白白地叹息,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读到《长干行》的时候,通过妈妈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古代女子,她聪明、热情又很有礼貌,和自己的老乡热情地打招呼。妈妈说,我和哥哥身上缺乏的就是热情。
见人不知道打招呼。有一次在公园玩,我看到奶奶在公园锻炼,却不知道和奶奶打个招呼,奶奶为此还说我是“冷血动物”。
学过这首诗以后,我也试着和我见到的熟人、亲人打招呼,他们都说我变了个人。 唐诗还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人,懂得很多做人和学习的道理。
比如卢纶的《塞下曲》系列。我认识了“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的大将军,感受到了将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的力度,佩服将军“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作战智慧,更为战士们打了胜仗后“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而欢欣鼓舞。在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的时候,我认识到含冤而死的屈子也就是屈原。
当妈妈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以后,我被故事感动了,也想找来关于屈原的书好好看看。妈妈说我们学校图书馆就有这本书,开学我就准备借来好好看看。
读到裴迪的《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妈妈给我讲了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觉得这首诗就像专门写给我看似的。
这首诗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像《桃花源记》里边的武陵人,到桃花源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学习也应该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我们背古诗。
如果能坚持不懈,早就把三百首全部背会了,可惜中间有几次没有坚持,导致现在才背了一百多首。今后,我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能背一首。
唐诗带给我的好处太多了,今后,我会继续背唐诗,在唐诗的陪伴下,我会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诗句的滋润下,缓缓绽放… 幼年,诗与我 在我刚刚学会写蚂蚁爬般歪歪扭扭汉字时,妈妈开始教我背古诗。
拿着配有插图的古诗书本,妈妈陪我一起遨游古诗王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间。
不大懂诗的意思,只知道了原来小草是烧不尽的,是春风一吹就又长出来的;明白了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这些句子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多好听啊!于是我嘴里嚼着糖怀里抱着书,对照拼音奶声奶气读着一首又一首古诗 少年,诗与我 “妈妈,古诗都过去几百上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去背它们呢?”我不解地问妈妈。
“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呀!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学底蕴,成为内心饱满的人。”妈妈回答我。
于是我捧起书本继续背诵古诗。从小学升到初中,我手中的书,已由古诗选换成了诗词合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唐诗宋词,我已能流利背诵许多并理解诗意。再去读语文书里的课文,很轻松就读懂读透了;写起作文来,遣词造句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青年,诗与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中凝聚了诗人晏殊多少辛酸难言?他的孤独寂寞有谁能排解安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8.五年级的古诗《秋思》改写成记叙文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飘落,呜呜响起的风有些刮脸。明天就是中秋节,逐渐变圆的月亮也让张籍惆怅:是啊,离家已是15年,家中的老父老母是否身体健康?兄弟姐妹是否过得幸福?
安徽老家离洛阳远隔千里,回去一趟不太现实。隔壁张老板与张籍是同乡,昨日告诉张籍他要回老家采办货物,顺便回家看看,可以帮他捎带点书信等轻巧的东西。
张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立即动手写信。可刚一提笔写出“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你们可好”,却发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回想自己这l5年在洛阳的打拼,如今也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薪水不高,既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又没为家庭建设贡献力量,心中多少有些愧疚。兄弟姐妹也让他牵肠挂肚。特别是小妹妹,张籍走时她还是一个3岁的姑娘,如今应该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多想看看她啊!还有大哥,为了自己这个弟弟读书,熬到25岁才成家,到如今应该是好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吧?还有……
这封信整整花了张籍一个晚上,洋洋洒洒写七大篇。然后折起,封上。 “笃笃笃”,是张老板在敲门。“兄弟,写好了吗?哥哥要走了,特地来见你。有什么东西要带吗?”
张籍赶忙拿出信,交给张老板。张老板将信放进胸口的荷包,一抱拳,转身欲走。
张籍突然叫到:“张大哥,麻烦你多等一会儿,我再看看信。”
张籍将封好的信拆开,仔细地看了看,又添上几笔。这才将信交给张老板:“大哥,拜托了。”
张老板将信又放进胸口的荷包,说了一句“兄弟,我走了”,转身大踏步走向回乡的路。
清晨的薄雾中,张籍目送张老板远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关于古诗的记叙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