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标准议论文格式
1、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2、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1)“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2)“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3)“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首先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扩展资料
考试题型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3、论证(怎样证明)
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
特点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3、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和简洁性;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议论文
2.高考议论文的格式
议论文格式分很多种,老师都会发资料的,其中常用的就有并列式,对比式,层层深入式的作文,如果作文水平不高的话,就建议写并列式,这样就避免了论着论着自己都不知道论什么了的情况出现。格式如下:题目
(1)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很多人对这里不以为然,其实很多人都不能在开头就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去引出观点(论点),比如,先说一件类似的事件,或引用一个故事或谚语、俗语。
(2)第二段,用一句话说明你这观点的重要性或原因。比如说题目是勤奋,就可以写“勤奋是成功人士的普遍修养”,然后就是围绕这句话写下你所能想到的人物来举例子,一般写两个为好,这样既不拖泥带水,又给人简洁大方之感,最重要就是此段结尾要写!就是对你的两个实例作总结!!
(3)第三段,跟第二段相同。只是内容要换,比如可以换成“勤奋可以创造奇迹”,接下来又是上面的做法。
(4)觉得两段不够,你就写第四段吧。
(5)最后一段,根据自己第一段的论点,结合上两段(或三段)的实例,下总结,一般写两句就好,既省时间,又干脆简洁。
3.高考议论文写法
议论文写作方法详解 一、知识讲解 (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某种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要求: 1.论点:准确、鲜明、集中,使人一目了然,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可采用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或变换角度立意,确立中心论点。
(1)中心立意,就是以原材料中心为基础,顺着这个中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个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是对原材料中心的进一步阐发和深入论证。
例: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则材料讽刺了南郭处士不会装会,不懂装懂,终被识破,最后落得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提出“干事业要有真才实学” “大锅饭'吃不得”等中心论点。这叫做中心立意法。
(2)反中心立意法是以原材料的中心意思为对立面,提出作者自己与之相反的观点。例如就上面“滥竽充数”的材料,我们也可以称赞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无真才实学,在客观环境变化,自己再也无法混下去的时候,机智地改变策略“夹起皮包走路”。
这种“反中心立意”,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仅不会被视为“跑题”或偏离原材料,反而会因其思想独特,立意别致,敢于标新立异,受到赞扬。 (3)变换角度立意,就是避开主要矛盾方面,改换方向来看待原材料,将原材料的非主要矛盾方面作为议论的主要对象。
仍以上面“滥竽充数”的材料为例,我们可以以“齐宣王好大喜功,讲排场,成为南郭处士一类人得以生存的土壤”,或“乐队队员明知南郭处士‘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不报告,听之任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犯自由主义,为南郭处士假冒吹竽创造了客观条件”为论题,确立我们的中心论点。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变换角度立意”法,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前,必须点明原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以“不说……(原材料的中心),而说……(变换角度后的中心)”的形式,对自己的中心论点加以限制。
这样就给你的立意上了“双保险”,就不再可能被视为“跑题”和“偏离材料中心”了。 2.论据:议论文的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能够成立的事实或道理的。
(1)论据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经过核实了的实例,包括典型事例、史实、数字等。
道理论据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道理,包括导师论断、格言、谚语、原理、定律和公式等。 (2)选择论据的要求:①要注意真实、充足、典型和新颖的原则。
论据不真实,论点无法成立。论据不充足,不能充分说明论点。
论据不典型,难以产生让人信服的力量。②要有鲜明的时代性。
所用论据要紧扣时代脉搏,现代气息浓郁,不能过时。 (3)论据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性,或以时间为序,先古代后近代,最后现代、当代;或以地域为序,先本地后外地,先中国后外国;或以人物身分为序,先革命导师后政治家,先政治家后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或以事件的情节为序,那就是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3.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这三个部分。
用通俗的话说,议论文所论证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序论也叫“引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把要议论的问题和阐述的中心论点介绍给读者。
序论的写作,既要开门见山,又不能落入俗套,应以简洁明快,有启发性,有新鲜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好。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本论的任务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本论本身的结构,又可以有四种常见的较小的结构形式: A.并列式。
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
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 “其次”等等标志。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B.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
**同志生前曾经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C.层进式。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
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因而,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容易被人所接受。
D.总分式。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
4.议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三、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
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五、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扩展资料:
写作方法:
1、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2、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3、中间段
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
5、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议论文
5.高考议论文的格式
题目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总)第二段:举一个详细的例子A。第三段:根据这个例子分析议论,切入话题。
第四段:再举一个详细的例子B。第五段:根据例子B分析议论,切入话题。
第六段:再举简单例子C,一两句话议论。第七段:举简单例子D,一两句话议论。
第八段:总结以上所有的例子议论,再次点题。(这段的字数根据你文章的字数来定。)
全文字数:一定要在900字以上。少了就加例子议论,多了就减例子。
所举例子最好是古今中外,历史典故加社会现实(如新闻事件)。例如:A,发生在古代的中国;B/C,发生在现代的西方(或者最近的新闻)。
D,最近的新闻。或者古代西方……(以前高考的时候都写机械了。
按照这个套路来写,60分中,最少能有46分。如果例子和议论写得好,还有可能上50哦!~)。
6.高中作文格式怎么写
高考作文规范结构1议论文常见结构: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 、总分总+并列式2规范结构 第一部分: 总--( 第一节)引出观点 第二部分: (第二节)分析评议观点 分 (第三节)确立第一分论点进行分 (第四节)确立第二分论点进行分析 (第五节)确立第三分论点进行分析 总--第三部分(第六节)深化、总结观点3具体解析:第一部分:总论.引出观点(或只是提出问题) 要求:这一部分因为处于篇首,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第一印象,所以要多花些功夫,可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力求写得精彩,同时要紧扣中心论点,快速入题,防止绕圈子. 例:关爱是什么?关爱是体贴,是夜半时分书桌上不凉不烫的白开水;关爱是温馨,是病床前幽香的百合;关爱是同情,是乞丐碗中一枚枚铮亮的硬币;关爱是关注,是山区孩子捧着书本的喜悦.第二部分:分论.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材料: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何以从水中上岸?原来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以“沉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思路点拨】关键词是“沉潜”,表现材料主旨的一句提示语是“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由此及彼作横向联想,“沉潜”之于人生同样十分重要.在不利形势和条件下,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取得成功.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取两个最佳论述角度:人生为什么要沉潜蓄势?人生应该怎样去沉潜蓄势?【专题指导】本节主要练习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典型病例】 根据以上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析下面几组分论点存在什么问题.论点一:沉潜具有强大力量.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2) 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论点二: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2)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具魅力的弧线.(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论点三:沉潜重要.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爆发.(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论点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角度失当.两个分论点分别从写文章的人需要沉潜和搞学术研究的人需要沉潜两个方面阐述,视野狭窄,文章指向的对象缺乏广泛性,不能使分论点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二是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匀称,不丰富;三是分论点(1)没有扣住关键词“沉潜”,且句式随意,不整齐,不精炼.分论点二的主要问题是重心偏向了“弧线”,而不是“沉潜”,且内容基本上雷同,缺乏层次性.【病例诊断】 论点三的分论点(1)(2)虽然语气上有递进,但内容重复,阐释起来将十分困难;第三个分论点“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溢出应表达的中心思想之外,与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关联.【精彩分论点】1.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2.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范例一 第一节提出观点:昙花用一年的时间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多年的精力地下修炼,才换来响彻四周的引吭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地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同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第二节分析观点:在被动不利的形势。
7.高考作文议论文怎么写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
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
8.怎样写好高中议论文,议论文具体格式
这是咱老师教的。
议论文思路、结构要清晰。
那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想我也不必说了。
积累材料啊,注意社会动态啊,也可多读范文。
我们老师的话说:“议论文其实很简单,只要套住套路和文体结构,然后正反论证,举例充实,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文采。最重要的当然是正确分析材料(如果有材料的话)”
呃,他给我们印发了试卷,是关于议论文写法的,我想楼主也可上网搜搜。
P.S:高考注重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反映与分析。所以举例可多举现在的。另外举例要新颖,才能吸引人。所以要求要积累材料啊。
以上是我以前对相同问题的回答。
可以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作为文章的主干。这是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模式。
议论文可以在“为什么”或“怎么办”上展开深层论述,举例子啊什么的。
最后在结尾之前可以留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对论点更深层次的论述。因为凡事至少都有两面。文章当然是主要从论点出发,但是到后面可以留一个自然段展开来讲。这很重要。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多读些优秀作文,从那些优秀作文中总结出一些模版和写作方式。应试作文嘛,也没办法。。加油的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高考议论文怎么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