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肼和烃的化学式怎么写
肼是一种无色发烟的、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液体化合物NH 2 NH 2 [hydrazine],它是比氨弱的碱,通常由水合肼脱水制得,主要用作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燃料部分,用在制备盐(如硫酸盐)及有机衍生物中。
烃:24.64L气体为氧气1.1mol,说明反应中消耗了1.5-1.1=0.4mol氧气。0.4mol氧气的质量为12.8g,增重23.4g中12.8g为氧,其余10.6g为碳氢成分,量为0.1mol,推测出该烃的摩尔质量为106。分子量为106的烃类为C8H10。
2.苯肼的化学式怎么写
分子式: c6h8n2 分子量: 108.14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晶体或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19.4 沸点(℃): 243.5 相对密度(水=1): 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3 饱和蒸气压(kpa): 1.33(115℃) 闪点(℃): 70 引燃温度(℃): 615 爆炸下限%(v/v): 1.3 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用作分析试剂。
健康危害: 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心脏损害。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较重时尚有呼吸困难、抽搐、震颤,甚至共济失调、意识不清。重症者出现紫绀、黄疸、白细胞减少,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心、肝、肾损害。可致皮肤损害,重者可发生水疱、水肿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危险特性: 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3.氯氟烃的化学式是什么
在CFC后标以化合物代码,可以代表不同的氯氟烃,如CFC-12代表二氯二氟甲烷,CFC-113代表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等。
氯氟烃的命名法是其后面以代码表示不同的化学物质(或组成)。编码原则是用三位数组成代码,个位数表示分子中氟原子的个数、十位数表示分子中的氢原子的个数加1,百位数表示分子中的碳原子的个位数减1。按此原则,三氯一氟甲烷(分子式为CCl3F)的代码百位数为0、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1,写为CFC -11;二氯二氟甲烷(分子式为)的代码百位数为0、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2,写为CFC–12。几种重要的CFC物质如下表:
代码 化学式 化学名称
CFC-11 CCl3F 三氯一氟甲烷
CFC-12 CCl2F2 二氯二氟甲烷
CFC-13 CClF3 一氯三氟甲烷
CFC-113 CCl2FCClF2 三氯三氟乙烷
CFC-114 CClF2CClF2 二氯四氟乙烷
CFC-115 CClF2CF3 一氯五氟乙烷
以上物质由于与碳相连的氢原子完全被氯和氟取代,所以又叫全氯氟烃。
哈龙:全溴氟烃又称哈龙,含溴氯氟烃的命名是它的编码方式按碳、氟、氯、溴、碘的次序排成五位数,如无碘则第五位不作表示,成为4位数。数字前面冠以Halon(哈龙)字头,如下表所示:
代码 化学式 化学名称
4.化学烃的知识点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