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阑尾炎的手术记录怎么写~
1.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手术进行步骤、进行了何种处理以及手术过程中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特殊情况等。记录要求尽可能详细(必要时附以图示),以便查阅。
手术记录由手术医师书写,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书写,但必须由手术者审查并签名.手术记录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
一般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行手术、已行手术、术后诊断、麻醉方式、手术组医师、洗手及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姓名、手术日期。
手术步骤是手术记录的重点。应叙述术时患者的体位;所使用的皮肤消毒剂;手术切口部位、长度,经进哪些组织,达到何处;探查所见病理情况及处理;台上、台旁会诊意见;采用何种术式;选用了哪些缝线;术中是否发生意外(如无菌技术被破坏、器官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意外损伤及处理);术终留置何种引流物及部位、数量;术中特殊用药、输血、特殊检验;麻醉效果;术中、术终时患者情况;手术器械清点情况。切除病理标本应作大体描述并送活检。
2.手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应由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内容应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及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3.术后病程记录应连续3天,以后按病程记录要求记录。伤口愈合情况及拆线日期等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手术记录
姓名:AA,性别,BB,年龄:CC岁,住院号:DDD
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拟行手术:阑尾切除术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
局限性腹膜炎
已行手术:阑尾节除,腹腔引流术
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及麻醉人员: XXX EEE FFF等
手术日期:08年07月10日
手术步骤:患者取仰卧位,碘酊、乙醇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单,作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结扎止血。铺皮肤巾。换刀切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钳夹血管离断后4号丝线结扎。后鞘及腹膜同时切开,有淡黄色稀薄脓液涌出,无气体及臭味,吸尽脓液约100ml。盐水垫保护好切口。沿结肠带向下找到肓肠及阑尾,阑尾位于肓肠前,长约6cm,粗1.5cm、尖端向盆腔,浆膜水肿、充血、呈紫黑色,中段有一绿豆大小穿孔。将肓肠、阑尾提至切口处。在双钳钳夹间切断阑尾系膜,用4号丝线双重结絮,在距阑尾基部0.6cm处的盲肠浆肌层用4号丝线作荷包缝合。用直血管钳轻轻压榨阑尾基部后用1号肠线结扎。距结扎线0.4cm处钳夹阑尾,于钳下切断阑尾。阑尾残端用苯酚(石炭酸)、乙醇及盐水棉签处理,收紧荷包缝线,包埋阑尾残端。检查无出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液体清亮,于盆腔低位置橡皮引流管1根,由右下腹壁戳孔引出。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纱垫对数,用1号肠线连续缝合腹膜及后鞘。冲洗腹壁伤口。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手术顺利,麻醉满意。出血不及30ml。患者情况平稳,输液500ml。手术历时65分钟,于下行5时安返病房。
术后剖开阑尾,见壁厚0.3cm,黏膜充血、水肿、中段有绿豆大小穿孔,腔内充满黄色脓液,有臭味,无粪石,送病理切片检查。
手术者签名:。
2.阑尾炎的手术记录怎么写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患者目前刚做完阑毛炎手术。
术后做好有效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指导意见: 阑尾炎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1.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物局限于盆腔. 2.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起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 3.术后第1天即可吃流汁饮食,第2-3天吃软食,第4天可吃普食. 4.年老体弱者,术后要注意保暖,每日需拍背助咳,防止产生坠积性肺炎.保持大便通畅. 5.食物应该多样化,多吃鸡、鱼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每天喝鱼汤对伤口的愈合很有好处.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适当活动,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6.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性生活、不要喝酒.因为恢复到术前状态通常要2-3个月. 7.术后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8.术后如感刀口处疼痛、不适,随时去医院外科复诊.。
3.谁给我发个阑尾炎手术纪录呀
手 术 记 录 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术后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手术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麻醉方式: general anesthesia 术中所见:阑尾无明显肿胀,周围未见脓性积液,回盲部结构解剖清楚,无水肿,阑尾腔内可及多枚粪石。
手术经过; 1. 平卧,气插全麻,置下肢气压带,消毒铺巾。 2. 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
3. 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表面为见异常。 4. 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二个套管针穿刺,右侧置抓钳,左侧置各种操作器械。
5. 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抓钳提起阑尾,钝性解剖阑尾系膜,流离阑尾动脉后上三个钛夹后切断阑尾动脉。 6. 流离阑尾至跟部,距回盲部0.5cm处用loop双道套扎阑尾,切断阑尾。
7. 取出阑尾后腹腔冲洗,检查腹腔内无出血,缝合切口。 8. 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5ml,术中血压稳定,麻醉效果满意,病人安返PACU,标本送病检。
4.手术记录、术后记录的书写 100分
手术记录的书写 手术记录由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书写于“手术记录单”,上级医师审签。
在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危重病人及时完成)。其内容包括: (1)手术日期及时间。
(2)手术前诊断。 (3)手术名称。
(4)手术后诊断。 (5)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
(6)麻醉方法和麻醉人员。 (7)麻醉前用药及术中用药。
(8)手术过程。如病人体位、皮肤消毒及铺巾方法,手术切口、显露方法,探查过程和发现,决定继续手术的依据,手术的主要步骤,所用缝线的种类和号数,缝合方式,引流材料及其放置位置和数目,吸出物或取出物名称、性质和数量,曾送何种标本检验、培养或病理检查,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病人的情况和麻醉效果,出血量及输血量,输液内容及数量等。
(9)术中如遇意外,应详细记录其抢救措施及过程。 术后记录 (1)手术结束应及时写术后医嘱。
(2)手术者或助手应在手术结束,送病人回病房后,在病程录中写好术后记录(在横行适中位置用红笔标明“术后记录”),方能离开病区。扼要记录术中重要了现及处理情况,术后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应用何种引流、,引流管处理注意点,术中输血、输液及用药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体位,血压、脉搏、呼吸测量方法及时间,术后继续输血、输液、用药名称及剂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等。
出院记录 出院记录是病人住院诊治过程的小结,是随诊(或随访)时重要的参考资料,由经治医师书写,上级医师审签。出院记录书写在“出院记录”专页上,一式两份,一份与病历一起留存归档,另一份附在门诊病历上。
出院记录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科别、出院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入院诊断、出院诊断等。
(2)住院治疗经过:入院时主要病史、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诊治措施(包括手术方式、药物用量、用法)及疗效等。 (3)出院时情况:出院时尚存在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实验室结果、健康恢复程度、后遗症、切口愈合情况、是否带有引流管等。
(4)出院时医嘱:包括休息时间、饮食、治疗(药物剂量、疗程及其他)、劳动力鉴定、复诊时间及要求等。 (5)记录日期、记录者签名。
实习医师书写时须经上级医师审签(交病人保存的一份,上级医师签字用蓝笔)。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阑尾炎术后记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