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中的“易”字有哪些解释,越具体越好
易 I yì1.交换。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清叶廷琯《吹网录‧史载之方题跋》:“余出白金三十两易得,重加装潢。” 续范亭《绝命诗》:“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2.替代。《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汉书‧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
颜师古注:“易,代也。” 章炳麟《致段祺瑞书》:“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3.改变,更改。
《书‧盘庚中》:“今予告汝不易。” 孔颖达疏:“郑玄云:我所以告汝者不变易。”
汉班固《答宾戏》:“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五:“贞心耐寒岁,造化不能易。”
闻捷《海燕》:“海军大校沉思片刻,便提起毛笔,蘸饱墨,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并且易了地名,把全部人名勾去。”4.蔓延;传播。
《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孙星衍疏:“医书有阴易阳易,言病相延染。”
曾运乾正读:“易,延易也。” 《东观汉记‧杜林传》:“绝其本根,勿使能殖,畏其易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於是路德新教出焉,顷刻而易天下。”5.失常。
《书‧洪范》:“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 孙星衍疏:“易者,《贾子‧道术篇》云:缘法循理谓之轨,反轨为易。”
曾运乾正读:“按易,失常也。”6.指精神失常。
《韩非子‧内储说下》:“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
7.差异,不相同。《国语‧晋语五》:“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
若中不济,而外强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 韦昭注:“易,犹异也。”
三国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夫口之於甘苦,身之於痛痒,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借而后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8.古代指阴阳变化消长的现象。
《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韩康伯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9.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儒林外史》第十回:“陈和甫道:‘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10.书名。
古代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今仅存《周易》,简称《易》。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
11.指占卜之官。《礼记‧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
郑玄注:“易,官名。”12.弹奏弦乐器指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元熊朋来《瑟谱》卷二:“易,剔,中指向外。”13.州名。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新唐书‧窦建德传》:“王之大将高士兴抗罗艺於易南。”
14.水名。参见“易水”。
15.副词。表示同样。
相当於“亦”。《素问‧骨空论》:“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王冰注:“易,亦也。骨有孔,则髓有孔;骨若无孔,髓亦无孔也。”
16.通“埸”。边界。
《易‧大壮》:“丧羊于易。” 陆德明释文:“易作埸,谓疆埸也。”
《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见矣。” 《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易,疆易也。”17.通“赐”。
给予。《商君书‧错法》:“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高亨注引孙诒让曰:“易,‘赐’之借字,易人犹言赐予人也。” 《宋史‧太祖纪一》:“开封府尹光羲、兴元尹光美各益食邑,赐功臣号……枢密使普加光禄大夫,易功臣号。”
18.姓。春秋时齐国有易牙。
见《史记‧齐太公世家》。II yì1.容易。
与“难”相对。《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朱熹集传:“不易,言其难也。” 唐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诗:“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巴金《探索集‧世界语》:“世界语是易学易懂的,这是人造语的长处。”2.简易,简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栾范易行以诱之。” 杜预注:“易行,谓简易兵备。”
宋王安石《礼乐论》:“是故大礼之极,简而无文;大乐之极,易而希声。简易者,先王建礼乐之本意也。”
3.轻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国无小,不可易也。”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见翰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石奇﹞和上以其老而易之,曰:‘若要石桥成,须是再生来。
’”4.轻易;轻率。《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裴駰集解引张晏曰:“多易,多轻易之行也。”
明高启《登西涧小阁》诗:“欲题因境胜,不敢易挥毫。”5.指轻易取予。
清唐甄《潜书‧善游》:。
2.古文中的“易”字是什么意思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
~与(容易对付)。~于。
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改变:~手。
~地。变~。
交换:交~。贸~。
轻慢:贵货~土。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
~其田畴。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姓。反义词;难相关词语;决易 、易革、弛易、交易、宽易、简易容易(róng yì)做起来不费事;轻率、草率、轻易;犹言轻慢放肆;疏忽;糊涂;谓某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快;指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交易( jiāo yì)买卖商品:~市场 ㄧ做了一笔~◇不能拿原则做~。 变易( biàn yì)改变;变化:~服饰。
3.古文易是什么意思
易:yì,其古文意思有以下几种:
①<;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②<;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③<;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
④<;动>;轻视。《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
⑤<;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扩展资料:
在甲骨文中,“易”字像双手捧一杯向另一杯中倾注水的形状,后简省双手,只写作一个杯向另一杯注水的形状,再后来简省为只剩下一个杯向外流水的形状,最终又纵向截取杯的一半而简省,失去原形,最终被讹化演变为“易”字。
由“易”字的注水、两器物之间的“裒多益寡”而表示“变化、变换、交易、变易”。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从大杯中向小杯中分注液体,才能达到具体使用液体的目的,如喝水,总是先从水壶中把水倒入杯中再喝再用,所以,“易”字的字形还具有转化而使用的意义。
参考资料:易 搜狗百科
4.易经 二字甲骨文和古文怎样写 最好给图
关于“易经”古文写法:
先说“易”。
“易”是“锡”的本字,锡是一种熔点很低的金属,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可以很容易被熔化后制作成各种器物,具有轻易塑形的特点。后引申为变化、简单容易等意义。甲骨文象形,将熔化的锡水倒入一个模子中:
金文(大篆)做了简化,写成:
篆书写作:
再说“经”。
“经”的本义是织布的纵方向的线(横方向叫“纬”),甲骨文没有这个字。
金文(大篆)象形,写作:
由于这种写法逐渐成为字的构件“巠”,于是又有了加绞丝旁的写法:
小篆写作:
5.古文中的“易”字有哪些解释,越具体越好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
~与(容易对付)。~于。
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改变:~手。
~地。变~。
交换:交~。贸~。
轻慢:贵货~土。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
~其田畴。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姓。反义词;难相关词语;决易 、易革、弛易、交易、宽易、简易容易(róng yì)做起来不费事;轻率、草率、轻易;犹言轻慢放肆;疏忽;糊涂;谓某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快;指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交易( jiāo yì)买卖商品:~市场 ㄧ做了一笔~◇不能拿原则做~。 变易( biàn yì)改变;变化:~服饰。
6.文言文中,两个易字连用是什么意思
慎
有两个读音,意思如下:
shèn
1. 谨慎;慎重。
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指实在或真诚。
例:《诗 小雅 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3. 恐惧;忧惧。
例:《晏子春秋•杂上二六》:「﹝泯子午﹞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
4. 千万,无论如何。与「无」、「毋」、「勿」等连用,表示警戒。
例:《史记 高祖本纪》:「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
5. 遵循;依顺。
例:《商君书 垦令》:「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6. 三的别称。
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官制象天》:「其率三臣而一慎,故八十一元士为二十七慎。」
7. 五岁的兽。
例:《周礼 夏官 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
汉郑玄注:「五岁为慎。」
8. 谓用大绳引棺就殡所。
例:《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张守节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
9. 姓。
zhèn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颖上县北江口集。
例:《左传 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