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语言
傣族语言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4万。
使用人口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方言有两个:德宏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双江、镇康、沧源、孟连、澜沧、西盟、景谷、景东、保山、腾冲、昌宁等县;西双版纳方言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境内。
傣族有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一些改革。
语音 ①声母较少,韵母较多。 ②西双版纳方言(以允景洪话为代表,下同)有21个声母:p、ph、b、m、f、v、t、th、d、n、l、堭、s、j、k、kw、尣、xw、嬜、h、妱。
德宏方言(以芒市话为代表,下同)只有16个声母。西双版纳方言b在德宏方言并入m(有些土语并入v),d、n在德宏方言并入l(有些土语n和l仍对立),kw和xw在德宏方言分别并入k和x。
③这两个方言的声母x和s都可以分别自由变读作kh和堭h;在内地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kh和x,堭h和s对立。④西双版纳方言有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84个韵母。
两个方言都有a、i、e、ε、u、o、婖、ш、媅9个基本元音,а带韵尾时分长短,所以实际上共有10个元音音位。但有些土语的单元音ε和婖已分别并入e和o。
⑤两个方言都有 -i、-u、-m、-n、-嬜、-p、-t、-k 8个韵尾。但是,西双版纳方言多一个-妱韵尾,德宏方言多一个-噜韵尾。
上述两个方言以外,有些土语的辅音韵尾已不齐全,个别土语只剩下一两个鼻音韵尾。⑥舒声调一般有6个,促声调3至4个。
西双版纳方言里现声母读为p、t、k、妱、b、d、堭、j的阴平字,在德宏方言多数地方并入阳去;在德宏方言孟定话里,阴平字不分化,但阴上与阳去合并,所以舒声调只有 5类。 语法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①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to55xa13(我)tεm13(写)to55(字)tai14(傣)“我写傣文”。
②定语位于中心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m婖(锅)t婖嬜41(铜)“铜锅”,ho41(黄牛)hau41(咱们) “咱们的黄牛”, nam11(水)s婖嬜55(二)va∶n35(碗)“两碗水”。
③副词作状语时, 其位置有前有后,否定副词总是在前。如西双版纳方言:bau35(不)va∶n55(甜)“不甜”, bau35(不) het33(做)“不做”。
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位置前后都有。 如di55(好)ti55(很)“很好”, k婖i33(慢) pai55(去)“慢走”,su55tsau13(你)pai55(去)妱婖n55(先)d婖(吧)“你先去吧!”xau55(他们)p婖da∶i55(已经)p婖k33(回)ma44(来)h媅n13(了)“他们已经回来了。”
④语助词很丰富。如a33(吗)、a41(呀)、a婖(吧)、n媅41(啊)、ja35(哩)、lε13(了)等。
它们一般位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 词汇 ①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3个音节以上的词大都是借词。
②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西双版纳方言为例):联合式,na13(脸)ta55(眼睛)“面子”;修饰式,如nam11(水)ta55(眼睛)“眼泪”;支配式,如m婖n55(垫)ho55(头)“枕头”;主谓式,如na13(脸)nai33(溶化)“微笑”;附加式,如ta∶嬜41kin55(吃)“食物”。③大多数动词和形容词后边可以附加一定的音节表示动作的短促、迅速或减弱,或使形容词的意义更加明确、生动、细致。
如德宏方言:suk53“洗”——suk53sa:k53“随便洗洗” ,ph媅k11“白”——ph媅k11sa∶k11la∶k11“白皑皑”。④四音格结构很丰富。
如德宏方言:ku35(各)h媅n55(家)ku35(各)je55(谷仓)“家家户户”,lam53(水)ja噜11(大)h媅55(船)su嬜35(高)“水涨船高”。⑤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
早期的汉语借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如德宏方言:va∶n11“碗”,tse31“纸”。现代汉语借词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如 koη33sa∶嬜55“工厂”,s媅11xui11tsu55ji11“社会主义”。
⑥在外语借词中,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特别是前者,由于受小乘佛教经书的影响,从巴利语、梵语借进了许多语词。如妱a妱55xa妱55la妱33“字母”,tham41“经典,法”。
这是不信奉小乘佛教的傣语方言和同语族的其他语言所没有的。⑦两种方言之间基本词汇的差别,边疆与内地不大相同。
分布于边疆地带、人口比较多、居住比较集中的方言、土语,它们之间的词汇差别较小,同源词占65~75%;杂居于内地,使用人口较少的,其词汇与边疆地带的方言差别较大,同源词占50~60%。 --------------------------------------------------------------------------------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和南部的一些县。使用人口约84万(1982)。
此外还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较多。
西双版纳方言有21个声母,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16个声母;84个韵母。两个方言各有6 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
韵母中都有单元音韵。
2.傣族人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东亚(汉藏)语系。
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
傣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婆罗米文的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后,傣族先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各种傣文。
3.怎样用傣族语言说 谢谢大家
yam jai ha。
傣语属东亚语系傣泰语族。傣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罗方言(泰国中部及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泰弄方言中又含泰德、泰勒、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又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
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区别较小,随着地理距离的拉大,方言区别也拉大。
使用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4万。使用人口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方言有两个:德宏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双江、镇康、沧源、孟连、澜沧、西盟、景谷、景东、保山、腾冲、昌宁等县;西双版纳方言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境内。 西双版纳方言有21个声母,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16个声母;84个韵母。两个方言各有6 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韵母中都有单元音韵母9个:a、i、e、ε、u、o、婖、噜、?#91;(а带韵尾时分长短)。
4.傣族语言我爱你,怎么说
我爱你:缠ra k昏
“我爱你”的各种说法:
朝鲜语:纱浪嘿哟
壮语:顾哀蒙
彝语:阿力孩舞
蒙古语:比恰嘛泰日贴
傣语:缠ra k昏
僳僳语:瓦拉利合
佤语:欧密麦
京族:Anh ye^u em
满语:bi simbe buyembi
藏语:那丘拉嘎
俄罗斯族:牙溜部溜接比亚
乌兹别克族:Sizni Sewaman
塔吉克族:慢土老度斯特刀兰
撒拉语:斯尼啊q洗r
锡伯语:比息木枪
摩梭语:马达米
纳西语:握尼瓢尔
基诺语:基闹
苗语:维佳末
土家语:伢路古
达斡尔语:比西啊米他了为
维吾尔语:曼三亚克西酷鲁曼
哈萨克语:阿来西交哥拉答忽拉答自
5.泼水节到了 用傣族语怎么说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流行起来。现在,这一节日已成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泼出的清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年轻人还把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象征甜蜜的爱情。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傣族语怎么写(傣族语言)